“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9700亿元,同比增长17%,连续8年位列全国首位。”在1月20日开幕的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话语铿锵有力。
话语刚落,场下便响起阵阵掌声。但是在漂亮的数据背后,经济结构“偏重”、固定资产投资过高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
这个以能源为荣,以能源起家的边疆省份将面临一场结构调整的“会战”。
“一煤独大”困局待解
第二产业为内蒙古的GDP立下汗马功劳。也正因此,内蒙古陷入结构失衡的困局。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93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5051亿元,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完成4400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3712亿元,增长15%。
“当前,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格局,重工业所占比重大。以煤炭为例,煤炭工业占煤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占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较大,内蒙古面临'一煤独大’的产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
2009年,内蒙古煤炭全年产量6.37亿吨,增长22.8%,位列全国第一;电力外送量960亿千瓦时,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钢铁、有色等行业保持17.8%的平均增长速度。
“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不协调,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之后,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延伸不足,'原字号’和初级产品比重比较高,资源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在巴特尔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内蒙古面临的形势做了准确的分析。
投资依赖性过高
此外,内蒙古对投资依赖性高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内蒙古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省份,投资增长率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长率。在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背后,固定资产投资所做贡献极大,并有连年增加的趋势。
“2009年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381亿元,增长33.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1300亿元,增加至8700亿元。”巴特尔说,中央新增投资、国债项目和专项资金,将是2010年投资的主要来源;另外,我们将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争取引进区外资金2500亿元。
为了集全民之力,调动企业和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内蒙古制定出投资新政: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项目,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论规模大小、企业性质,都要平等对待、积极争取。
但是,高的投资率背后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如果投资规模持续增加,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而且可能诱发通过膨胀,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另外,高投资率意味着基础设施、房产和一些重化工业出现大规模投资,由于投资自身兼有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大量需求可能带来总需求扩张和通货膨胀,供给的增加则带来生产能力过剩。”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李力分析。
尽管有如此之高的投资率,但是内蒙古一些旗县仍面临无钱可用的局面。在锡林郭勒盟代表团讨论会上,来自旗县的一位代表苦言:“2009年地区公益事业和社会项目投资达6000万元,而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项目审批以后,资金往往跟不上,一些项目只能搁置。”
调整结构成重头戏
“结构性矛盾在内蒙古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GDP能够占到自治区GDP的20%,而一些以农牧产业为主的盟市全年财政收入还不到鄂尔多斯(600295)一个月的财政收入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书记胡春华说。
“资源再丰富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依赖性越高市场风险越大,不能依靠'一煤独大’来支撑工业发展。在推进工业化同时,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胡春华说。
为了调整经济结构,2010年内蒙古适当调整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发展速度。在巴特尔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
“上述数字低于2009年的17%和24.5%,之所以适当降低了增长速度,目的就是为2010年的结构调整留下空间,如果继续将GDP和财政收入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那么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没有任何余地。”胡春华说。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规划,清洁能源、优势特色产业作为重要推手。
2010年,内蒙古安排了一系列新兴能源产业项目,将打造多个新兴产业基地。这其中包括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和建设,百万千万光伏产业基地,生物发酵产业基地,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尽管如此,内蒙古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地位仍难以撼动。对于传统能源的发展,内蒙古也有新的政策要求和规划。
以煤炭为例,内蒙古发改委要求煤炭资源就地消化必须达到一半,未来继续推进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项目建设;电力工业则要坚持与市场需求和工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布局电网和电源点;加快建设呼伦贝尔至辽宁外运通道,尽快启动锡林郭勒至江苏、鄂尔多斯(600295)至河北电力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