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美国的石油工业毫无意外地陷入了恐慌。有些人,无论对该行业是敌是友,甚至武断地认为,这次事故意味着“近海石油工业的末日”。其实,此次的事件也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的。
4月20日,BP公司拥有的、由瑞士越洋公司钻探的一口油井——“深水地平线”发生井喷,被喷出海面的还有曾经攻不破的事实:在5000英尺的水下钻探的技术挑战。
油气需求扩大,意味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没有一种能源的生产是完全没有风险的。开发能源往往存在不稳定性,甚至爆炸等可能。这些特点使得能源极具价值,并且不可替代,但也正是这些特点令能源的生产充满了危险。这次事故或许能够在能源生产的现实领域教育美国公众。
在一连串接踵而至的政治与环保责难声中,一个悲剧性的结果似乎被媒体和所谓权威人士都遗忘了,那就是有11人在这场事故中失去了生命。随后,一场“责怪游戏”又显而易见地将BP公司作为了头号目标。毕竟,这家企业之前有过“不良记录”:2005年德克萨斯州炼油厂大火夺去了15人的性命;这次“深水地平线”钻井沉没事故;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的临时关闭。所有这些事故或许暗示了BP公司对安全问题的松懈,但是,它们也可能仅仅是巧合或是糟糕的运气。并且,迄今为止,还不清楚4月20日事故当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而,对于BP公司在业内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某些“朋友”来说,该公司都已经成为了灾难的代言词。
石油产业当然不欢迎如此巨大的灾难。而且,这次事故的清理工作将是漫长、艰难,并且昂贵的。而它发生的时机又偏偏是在对石油及所有化石燃料的未来展开激烈争论的时候。对某些人来说,其中包括奥巴马政府的关键成员及其许多支持者,全球气候变化和其他一些真实的、或想象出来的危险都可以想当然地归结到石油身上。
对激进派来说,墨西哥湾灾难更是一场自我实现的预言,从他们的一些声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几乎扭曲的、可怕的满足感。对他们来说,灾难越大,他们认为石油有害的立场就越发得到了证明;对他们来说,无论替代能源有多不现实或是多昂贵,都没有什么分别。相信几乎所有的有识之士都能看出,风能与太阳能在近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替代哪怕一小部分石油与天然气。不可否认,如果真有这种可能的话,那这两种能源倒可成为目前正在喷涌和泄漏的油井的最好的替代品。
目前对石油工业而言,能够预见到的威胁是很快会停止一切近海钻探,有些环保人士已经开始呼吁,永久禁止所有的近海石油开采。考虑到美国每天2000万桶的石油消耗有2/3来自进口,而一半的美国国内石油生产来自近海油田,这种禁止政策对美国的石油供应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短缺的部分不得不完全由进口来弥补。当然,对于那些激进的环保人士,美国应该停止使用一切石油,然而这么做谁都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一口油井的喷发在许多方面同一场航空意外十分类似:既可以归结为飞行员的操作失误,也可以是由于基础设施的问题造成,就好像在墨西哥湾的油井,其水泥部分可能出现垮塌,造成了一个巨大管道的爆炸。这种可能性(我没有说这是已经发生的,但是存在这种可能性)几乎与人的行为没有多少关系。
这次事故与航空意外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即都很罕见。并且,还有一个事实就是,人们在意外后也并没有停止过飞行,因此这次的灾难应该也不会将公众和政府转到一个荒谬的立场上去。然而,奥巴马政府对石油工业的确不是很友好,这次的事故可能恰好是他们期待的时机,告诉世人:“我就说过会这样。”
当然,对于生物燃料的吹嘘也总是无孔不入。并非巧合地,仅在事故后一周,即4月28日,奥巴马就宣称:“我相信,乙醇会为我们的清洁能源未来贡献力量,同时可以提振我们的农村经济。”
但是,拜美国民众所赐,石油工业或许还有一丝希望。就在事故发生前两周,盖洛普民意测验首次显示,50%的美国民众希望开发美国的能源,即使这样可能会导致某种程度的“环境破坏”,这一数据比3年前提高了16个百分点。如果漏油点在短期被堵上了,那这次事故可能事实上反而帮了行业的忙。
尽管这次BP公司运气不好,甚至是疏忽大意,但是近海采油工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历史业绩其实还是不错的。解决问题、清理混乱,这些都会传递出石油工业的一个态度:“可以做”。同时,还能表明,此类事故在对美国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行业内是多么地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