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三年的集团公司年终工作会议都提出要不断“提高采收率”,这是中国石化实施资源战略、打造上游“长板”一项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采收率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究竟如何提高?本站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探讨这些问题。
打粮食讲究精收细打、颗粒归仓。油田开发和打粮食一样,就是要把勘探发现的油尽可能采出来。
提高采收率的空间 到底有多大
目前中国石化已开发油田标定的采收率平均为28%,但不同油藏单元采收率差别较大,高的在60%以上,低的不到10%。
至2008年底,中国石化动用地质储量58.4亿吨,这就意味着在开发过程结束以后,地下还有约40亿吨的剩余油。
这些资源是客观存在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找到一个地质储量3亿吨的大油田,“这比中国石化勘探一年发现的地质储量还要多。”业内人士分析。
2007年~2009年,集团公司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工作认识不断深入、细致。
2007年底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了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奋斗目标:要把平均采收率从目前28%提高到40%,主力油田力争50%、挑战60%。
2008年7月召开的股份公司提高采收率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是实施资源战略、打造上游“长板”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油气开发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保持油田企业队伍稳定的迫切需要。
练就善于“吃螃蟹”的本事
“紧迫感和使命感”是油田企业这两年对提高采收率工作的感受。发扬善于“吃螃蟹”的精神,练就善于“吃螃蟹”的本事,对此,他们为了把“螃蟹”吃干榨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油田事业部组织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强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任组长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导小组,研发化学助剂、做先导试验,形成不同类型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
2009年,股份公司安排实施5项提高采收率重大先导试验项目。它们代表了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整装油藏、聚合物驱后油藏、复杂断块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类型,包括了水驱、化学驱、热化学蒸汽驱不同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方向。
合理的开发程序是开发好油田的基础,实用的开发技术是开发好油田的关键。
5项重大先导试验目前已进入现场实施阶段,动用地质储量1936万吨,预计采收率可提高11.4%,形成采收率达到40%、50%、60%的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成熟后可推广应用储量达10亿吨。2010年,股份公司还将安排实施4项提高采收率重大先导试验项目。
地质家给化学家出题
油田部、科技部和化工部组织北化院、上海院、石科院有关人员深入胜利、中原、河南等油田企业,使油田的需求成为化学家研究的题目;油田企业也多次到各研究院,寻求高效适用化学剂。地质家和化学家突破“瓶颈”,联手攻关三采助剂。
上下游一体化运作,三次采油助剂研发中心攻关研究耐温抗盐聚合物和新型功能聚合物、耐温抗盐表活剂和低渗透油藏表活剂、稠油热化学剂和特超稠油降黏剂等;各油田分公司和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化学剂研究开发进展的不同阶段,开展化学剂性能评价、单井试注、矿场试验,积极推进产品的研发应用工作。
老油田开始焕发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