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虽然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但得益于2009年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和国内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实施,2009年我国民营油企的效益要好过往年。随着民营油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民营油企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关系到民生,也越来越关系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而民营油企的未来发展之路最主要的还取决于油源供应及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
油源之困
未来中国的石油市场应该是国有石油企业与民营油企共同发展、共同竞争、共同提高效益的局面。然而,民营油企拿不到原油加工权,只能加工一些燃料油,这比原油的加工成本要高1200元/吨。总的来说民营炼油企业的没有原油可加工、成品油加工成本高和产能不足都是目前面临的大问题。
政策扶持
民营油企自身的进一步扩张或者走出去,都需要政府可以给予更多的扶持,给民营油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007年,中国的民营炼油行业只有62家,炼油能力7千万吨。截至2008年底,国内民营炼油厂已经达到70家,民营炼油能力已经达到8千万吨。记者从中国化工网能源部获悉,目前仅山东地方炼厂产能将近6000万吨,而在东营更是超过2000万吨,石油之城的炼油能力占到整个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这也是网盛生意宝(002095)旗下中国化工选定东营举行第三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的原因之一。
地理优势
东营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的入海口,作为国内最后一个尚未大规模开发的三角洲黄三角的中心城市,东营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乘势而上,修建万吨海港,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的日渐明朗,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等黄三角港口在经历了此前“有港无航”的尴尬后,开始迎来重生。在东营港等黄三角港口图谋破局之时,石油巨头中海油也借势登陆黄三角,更是加速了众港口的发展步伐。按照东营官方提供的数据,中海油方面将投资约450亿元,进行东营港码头库区及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
政策利好
黄三角开发建设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石化产业更是作为主导产业被重点提及。“黄三角的开发对山东的地炼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有中化工人士标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拉动对成品油和化工原材料产品的需求。”
山东省石油化工振兴规划指出,东营石化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东营的港口资源、土地资源、地方炼油企业资源等优势,推进与中海油公司战略合作,加快东营中国海油工业园有关前期工作和工业园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进程和成品油销售网络、天然气管网、LNG、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项目进程,争取早日立项建设;加快中海油公司与有关地方炼油企业整合,在东营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石油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