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位于东莞市沙田镇立沙岛的广东九丰化工陷入了监管漩涡,因为违规销售掺加二甲醚的液化气而引起了社会关注。
在一片喊打背后,本报记者与业内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理性地寻求液化气和二甲醚市场的规范之路。
实际上,二甲醚也是一种新型环保、经济的重大替代性能源,但因为安全问题,国家规定,二甲醚混合液化气不能用于民用市场。
省政协委员刘立平近日专门提交提案,紧急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百姓用上安全环保的液化气和二甲醚。
业内人士透露,二甲醚在掺烧领域的应用,已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90%左右。由于国家标准问题没有解决,目前在民用液化石油气领域,掺入液化气的二甲醚比例从15%至35%不等,国家标准的缺失使得市场比较混乱,亟需出台国家政策。
二甲醚已经到了只能一路“无政策”一路不停“违章”的地步,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亟需规范市场的紧要关头。刘立平建议,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如果我们广东能先行一步,出台地方标准,将会大大促进整个产业良性发展。
矛盾1 大生产冲动与边缘化生存
由于国际油价连创新高,国内能源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而二甲醚具有优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洁、动力性能好,有着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
为促进二甲醚的推广使用,去年7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二甲醚增值税税率由17%降低至13%。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教授认为,这也是国家对二甲醚项目进行政策扶持的原因。
全国各地二甲醚项目也纷纷上马,已形成一批数十万吨到数百万吨规模不等的二甲醚制造基地。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等企业投资建设的内蒙古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及其配套工程已经启动,投资总额为210亿元。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预计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将新增产能982万吨,总产能将超过1580万吨。其中,广东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产能。
即便如此,二甲醚项目依然被搁置到了政策的边缘,面临着十分尴尬的生存境地。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化工中心副主任、醇醚燃料著名专家申同贺教授指出,目前二甲醚标准还未出台,“身份”问题还未确认,二甲醚项目隐伏一定风险。
申同贺教授所谓的标准,即是我国至今为止仅出台《城镇燃气用二甲醚》(CJ/T295-2007)标准,而二甲醚与液化气掺烧、二甲醚钢瓶罐装等影响二甲醚市场推广的标准、规范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甲醚产业市场推广进程。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