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个用油大市,怎样使全市成品油供应更加稳定?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局获悉,伴随“十一五”规划接近尾声,全市“‘十二五’成品油油库及加油站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框架已形成。规划总体目标是:合理增加新建布点,发展建设配送中心;推动成品油分销体系均衡发展,提升供油总量和保障供应能力。
对于“天价地价建加油站”的现状,规划提到,要突破土地制约,增加网点建设。
规划还提出,要提高中石化、中石油等主渠道商新建布点比例。
加油站建设步伐慢
市经信局交通能源科提供的数据显示,东莞成品油的消费规模正不断增大。2005年—2008年,全市成品油年零售量(车用汽油、柴油)分别约146万吨、169万吨、189万吨和182万吨,年批发量(含对外中转分销)从约200万吨增至约300万吨。
对于不断增加成品油用量,市经信局认为,东莞现有保障能力有一定的增强。在同样数量的加油站和油库的情况下,从2006年起,供应能力和经营量逐年提升,基本能满足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几次全国性成品油供应紧缺期间,较好地保障了东莞成品油的稳定供应。
尽管如此,作为成品油供应终端的关键渠道,在过去的5年间,市规划确认的新建、迁建的加油站有20座,已建成投运的仅有1座,目前全市共有305座已领证的加油站。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加油站规划新增150座,总量控制在446座以内。
显然,现实与规划相距甚远。
造成加油站建设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市经信局交通能源科认为有3点:
一是土地制约。加油站建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严重,地价过高,使加油站建设用地很难取得。例如,东莞市在已招投标的3个加油站,土地成交价最高的达到4700万元。
二是政策制约。政策规定了建站用地的专用或商用性质,使在规划点上的用地指标有限,进入招投标范围的加油站不多,且用地招拍挂难度增大。另外,规划调整的程序复杂,手续繁琐。
三是效益制约。随着成品油市场放开,资源的紧张和价格波动,加油站经营效益日趋下降,投资回报期延长,投资经营渐趋理性。因此,东莞市已经招投标的3座加油站,中石化均没有参与招投标。
此外,在布局优化上,市经信局认为未有根本改善,加油站布局仍不合理、不均衡。有些镇街和路段分布过密,有些则过稀;部分新城区和新道路还存在盲点,跟不上路网发展。油库布局也不够优化。在水域分布过密,而铁路沿线较少。物流进入过于依赖水路,并受其制约,配送系统和功能未曾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市经信局提出选择性执行“十一五”规划中未使用的新建布点,填补新区新路的盲点。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