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有车族整天为高油价忧心不已、为哪天可能加不到成品油而紧张时,媒体上却出来消息,中国炼油能力已经过剩了,而且是严重过剩,多到必须以仅为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低价出口一部分,否则会没地方库存的地步。专家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我国炼油行业将是继水泥、钢铁之后,下一个陷入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
看来,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有车族不必担心成品油会供应不上,当然,价格也还是不会便宜,因为在中国目前成品油市场上,产能过剩和市场价格不是等比关系,市场规律在这个领域还不起什么作用,经济学家再生气再苦恼也没用,因为你就是捉摸不透其中为什么。
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预计为2.21亿吨左右,产量2.27亿吨左右,实际过剩产能近600万吨。而预计到2015年,年炼油能力将达7.5亿吨规模,过剩产能或达2.2亿吨。
中国炼油产能过剩都是急速扩张惹得祸。2009年8月底,中石化福建项目投产,炼油能力从400万吨一下子扩大到1200万吨;2009年9月份,中石油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投产;2009年8月,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项目投产。到2013年,全国再将形成20个以上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三大石油公司急速扩张的原因,一是通过非常规手段,加快布局,意图将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近100家小型炼油厂彻底挤出市场;二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因素,即石油巨头的投资也迎合了各地方政府吸引投资、增加GDP的愿望。中石油新疆独山子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预计年销售达500亿元以上,将占到2008年新疆GDP的近12%,如此巨大蛋糕,地方政府自然抢得眼睛都发红了,而生产过剩、市场消化不良之忧早就被可能带来的GDP增长喜悦淹没了。
面对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的问题,单靠市场自我调节效果不会明显,相关部门的总量规划应根据适应市场情况及时作出修订,加强调控,严格项目审批;要改变国内成品油落后的定价体制,使市场价格真正对产能起到调节作用;同时,对地方政府热衷追求单纯GDP增长的做法,国家应当在政策和考核上给予必要的纠正。水泥、钢铁盲目扩张的教训不可不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