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我国高校将出现新能源方向专业

    访问: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3-12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坐拥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科研装备资源,石油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石油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备专业优势,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具有较强实力。在本次政协会议上,来自石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委员就高校如何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养能源行业人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从石油企业的角度来说,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企业,不可能脱离科技和教育的支持。2007年8月19日,中国石油与一些石油高校合作成立了科技协作组,以共同推动石油工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便是其中之一。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看来,高校和石油企业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广泛联系实际,而高校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校通过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将成果应用到现场实践中。企业通过和高校交流,也更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为自身发展服务。作为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经参与到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作为我国较早致力于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研究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在新能源开发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认为高校不应该闭门造车,应该多关注国家的需求、企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上有非常强的实力,而企业在工程开发、产品开发上有丰富的经验,两者结合是强强合作,通过这种合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他说上海交通大学在新能源领域和中海油的成功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石油院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人才。张来斌委员认为,石油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实际上是围绕石油工业的战略需求来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够扎扎实实去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他举例说,目前三大石油公司都在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去海外找油,这就需要很多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此专门为在校学生开设了小语种外语选修课,供学生们按照兴趣选择学习。

      除此之外,黄震委员认为在课程设置上高校也应该根据产业发展及时调整。据他介绍,目前,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正在针对战略新兴产业而开设新的专业,其中包括首次在我国出现的新能源方向专业。这也是根据目前能源企业的迫切需要而做出的有益探索。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上一篇:提高集中度是石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两会聚焦)以低碳破解结构调整难题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