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我国炼油业发展大趋势

    访问: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4-23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4月23日讯 未来中国炼油工业将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科技创新、推进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在继续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营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

      2010年,我们将迈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年我国将在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开始执行“十二五”发展规划。展望新的十年,我国炼油工业既面临着国内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石油石化工业格局大调整大变化的大形势,又肩负着为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做贡献的重任。可以说是困难与有利之处兼有,挑战与机遇并存。

      总体看,中国炼油工业现已进入一个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未来中国炼油工业将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资源和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在继续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营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

      未来挑战

      我国炼油业在未来发展中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石油资源紧缺的瓶颈制约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炼油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在未来十年中将会相继突破60%和70%大关。由于世界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趋势,采用更多劣质重质原油生产清洁油品将是今后我国炼油业的主要任务。

      其次,低碳经济对环保的要求增高,炼厂节能减排和生产更多更清洁油品的压力将增加,产品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相关投入将增加。炼厂在忙于应对高油价风险的同时,其他成本增加的压力也将明显加大。

      第三,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与发展,中国对外单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来自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进口量将会增加,一些发达国家和资源国家对华的炼油投资将继续增加,国内炼油业的多元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虽然有种种难关需要克服,然而,炼油工业总体发展趋势是乐观的。到2010年底,我国炼油总产能将达5.075亿吨/年,同比增长6.4%,同时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底,若在建、拟建和规划的炼化项目按期建成,中国的炼油能力将达到7.5亿吨/年。届时炼厂的规模化程度、炼化一体化程度、产业集中度及集约化程度都将进一步提高,油品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质和量的需求。

      产能增长

      炼油能力稳步增长、国内多元化竞争格局进一步发展是炼油工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截至2009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由2000年的2.76亿吨/年、2005年的3.245亿吨/年猛增至4.77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二位。这就是说,在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中,我国炼油能力激增了72.8%,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3%,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炼油能力增长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十年。

      2010年,我国将新投产广西钦州炼厂、沈阳华锦炼厂等,同时部分炼厂完成改扩建,将新增炼油能力3050万吨/年。根据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1年,中国原油加工量达到4.05亿吨,成品油产量达到2.48亿吨,届时实际炼油能力可满足这一预定目标。预计未来5年,中国炼油能力年增速为6%~7%。

      “十二五”期间,中石油将立足海上、中哈、中俄和中缅原油管道等四大战略通道,加快大型炼化项目布局;建设、完善炼化基地,调整区域布局,满足市场要求;利用国外资源,合资合作发展国内炼油业务。中石化将围绕做大做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炼化企业集群,做精做优沿江及内地炼化企业;同时打好合资合作牌,用市场交换资源,加快大炼化项目建设。中海油将进一步对旗下惠州炼油项目、海化炼厂和河北中捷炼厂进行扩能改造。预计到2015年,外资在中国的权益能力将从现在的1050万吨/年增至3150万吨/年,约占中国总炼能的4.2%。

      布局调整

      炼油业的第二大发展趋势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大,炼油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将更加协调。

      新世纪头十年来,我国炼油布局继续遵循靠近资源地、靠近市场、靠近沿海沿江建设的原则,形成了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南地区,这三大地区分别约占全国炼油能力的32%、21%、15%。辽宁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原油加工能力达7600万吨/年,其次分别为山东和广东。

      目前我国已形成1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国内炼油能力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油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近50%。在这1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中,已有大连石化和镇海炼化两家炼油企业炼能达到2000万吨/年。另有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正在加紧建设或筹划中。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炼油中长期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20个左右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合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年,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根据新近出台的国家石化振兴规划,未来新出炉的中国十大炼油基地将是:规模超过3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宁波、上海、南京、大连;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

      近年来,我国炼厂规模不断扩大,除中石化、中石油已分别成为世界第三和第八大炼油公司外,其旗下的一些炼厂规模也已跻身世界级规模之列。2007年底中石化所属镇海炼化以2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2008年中石油大连石化改扩建后炼油能力达到2050万吨/年,先后跻身于能力超2000万吨/年世界级炼厂行列。2008年,中石化茂名石化开始进行改扩建,其炼油能力将由1350万吨/年扩大至2550万吨/年,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世界最大炼厂行列。

      毋庸置疑,中国炼油行业正坚定地走在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上。分布在大江南北的20个左右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不仅将使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大幅提高,而且还将不断提升我国炼油业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中国炼油工业发展和调整的重点之一是使炼油布局进一步适应资源供应格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大型炼油基地建设,大力优化炼油产业布局。未来三年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炼油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将建成3~4个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全国总共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预计到2015年,华中、西南两个地区仍将存在共2000万吨/年左右的市场缺口;东北、西北两个地区仍将是重要的成品油外输地;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未来几年新建、扩建项目较多,产能增长迅速,将逐步满足当地成品油需求量增长的要求,形成供需大致平衡的局面。届时我国将主要建成环杭州湾(含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炼化工业区,形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配套的基本格局。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上一篇:庆阳全力打造陇东石油化工基地
    下一篇:北海—南宁成品油管道工程即将动工建设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