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外资“外衣”的国内民营资本,为什么能够堂而皇之地在国有石油公司的眼皮下打油,这里面存在哪些难以说清的“灰色地带”?
4月的东北依旧寒冷,来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水大部分还埋藏在坚冰之下,滩涂局部显现,沿江的丛林一片灰蒙,视线所及,还看不见春天的气息。
在吉林松原,零零散散几架“磕头机”孤独地立在江南的一片空地里,虚空的铁架像似了嶙峋的瘦骨,夕阳下,呈现出一幅萧条的剪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松原江北,一批钻井井架顺势排开,夜间,井架上的警示灯成片闪烁,构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
吉林油田是国内的第八大油田。在这里,民营企业通过“从外资接盘”的方式大规模介入石油上游开采领域,数年来已为人所共知。
吉林油田公司合资合作处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目前聚集在吉林油田周围的民营石油公司有20多家。2009年,这些公司的原油开采量达到200万吨,占到吉林油田总产量的30%。
很长一段时间内,吉林油田成了黑金天堂的代名词,这里上演了奇迹,也灼伤了梦想。而在四年前,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陕北油田和新疆油田,数以百计的“油老板”被纷纷强行清理、整顿。
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吉林油田能够活得如此“滋润”?吉林油田出现民企大规模采油的背后真相是什么?4月伊始,《能源》杂志记者深入吉林油田所处的松原和大安,进行了一线调查。
一个隐秘的石油大鳄
在松原,甚至在吉林,石油大亨张瑞霖这个名字的份量远远要超于“东北王”赵本山。
这不仅因为张瑞霖是如今当地最大石油民企——MI能源公司的董事长,更主要的原因是,短短几年时间内,这个吉林油田曾经的采油工便将自己的名字打上了上百亿的财富标签。于是,有关他的传说开始渗透至城市的街头巷尾,人们咀嚼之余,难免感慨。然而,如今已是香港公民的张瑞霖极少踏及故里,笼罩在他名字上的神秘色彩也愈发浓重,甚至,当地有些人竟不知张氏其人是男是女。而对于他一手缔造的MI能源公司,更是只闻大名,却少知细节。
一名与其有过照面的人告诉记者,张瑞霖为人低调,少言寡语,“以前石油协会开会时,他总是安静地坐在后面,很不起眼。”而这,也还是几年前的印象。
每日清晨7时左右,松原市青年大街一幢极不起眼的办公楼前,几辆印有MI字样的职工大巴便会满载人员趁着晨雾徐徐开去。这幢5层小楼是MI能源公司在松原的办公地,外表斑驳,位置偏僻。但千万不要被这样的表象所蒙蔽,在吉林油田所划分的油田区块中,MI拥有大安、莫里青、庙3和胜利油田的义64等四个大型区块。仅大安区块,经国家矿产委员会油气专委会审查批准的探明储量就高达1亿多吨,这片蕴藏财富的肥硕区域也是MI能源公司如今重拳出击的开采之地。
张瑞霖掌控的MI能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地点在有着全球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这是MI能源公司正式抛头露面的确切时间,然而,低调现身的背后远非那么简单。
1997年,急于海外上市的中石油为减小包袱,降低勘探和开采成本,将旗下13个“低品位油田”区块实行海外招标,吉林油田以大安、庙3、莫里青为代表的5个区块便包括在内。
1997年12月至1998年9月,中石油与海外合作方澳大利亚环球石油公司先后签订了吉林省大安、庙3、莫里青等三份油田开发和生产石油合同。合作期内,澳大利亚环球石油公司因在当地地质情况及投资环境的束缚下难以施展拳脚而萌生退意。正在此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微生物公司高调介入,一举拿下了澳大利亚环球公司在大安、庙3、莫里青石油合同中的90%权益。8个月后,MI能源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号称美国微生物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微生物公司将其在大安、莫里青、庙3等石油合同中的全部权益转让给了MI能源公司。
显然,无论是在时机上,还是在资本运作的手法上,MI能源公司是这一系列交易中的最终落脚点,而半路杀出的美国微生物公司只是为达成这一目的的跳板之一。
根据中国当时的《矿产资源法》,国家对石油这种特种资源的开采政策留下了一道缝隙——允许持有石油、天然气许可证的企业,划一部分采区承包给其他单位,实行产品分成,合作开发。几年后,《矿产资源法》重新修订,这道缝隙终被弥合。
正是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张瑞霖瞄准时机,通过股权交易,为日后的迅猛崛起埋下了伏笔。
国内某民间石油商会一名熟知MI能源公司的业内人士向《能源》记者透露,美国微生物公司只是张瑞霖实现巧夺油田区块的外壳而已,至于美国微生物公司是如何在澳大利亚环球公司手中获取股权的,上述人士却无奈一笑,称“里面的水很深,”只言片语难以述尽。
拿下大安、庙3、莫里青等石油区块后,张瑞霖却并没有大刀阔斧地投入开采,而是将其闲置一方,整整四年,任凭杂草丛生,雀鸟横飞。
转机出现在2005年,萎靡一时的国际油价顿然飙升,在高油价的刺激下,张瑞霖开始以大安、莫里青两块储量丰富的油田为支点,多管齐下,疯狂掘金。在大安区块,产量最高的油井每日竟高达20余吨,而吉林油田的绝大部分油井日产量也不过1.5吨左右。
事实上,在张瑞霖之前,吉林省首屈一指的民营石油企业当属中亚石油公司,董事长王乐天的个人财富更是被坊间大肆流传,虚无定数。然而,几年蛰伏,不露山水的张瑞霖却一举赶超了王乐天,成为了如今在松原的又一个神话。2008年,张瑞霖当选为松原市奥运火炬手,这也是他极为少数地出现在松原民众的眼光之下。是日,一身红白运动服的张体型修长,意气风发。
MI能源公司的崛起让吉林油田大为不爽,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让吉林油田周边的绝大部分小油田陷入谷底,唯独MI风平浪静,产销两旺。吉林油田一度想将其收回,却不料细一核算,如今MI能源公司的总资产已经完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收购MI,似乎已经无能为力。曾经以钻井为主要业务的MI如今已经形成了包括勘探、采油、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
不仅如此,一大批吉林油田的职工开始纷纷跳槽,MI能源公司成了他们眼中的理想工作之选。原吉林油田一名职工告诉本刊记者,MI公司所提供的薪酬待遇是他在吉林油田的3倍有余。一些不甘受屈的大学生情愿毕业证被吉林油田死死扣押,也要尽力“转嫁”MI能源,迎接他们的,是月薪翻番的美好现实。
如今MI能源公司的年产油量已接近百万吨,要知道,去年一年整个吉林油田的产量也不过700余万吨,对于一个民营石油企业来说,这样的数据近乎疯狂,而更为疯狂的是,张瑞霖和他的MI能源公司还可以将奇迹延续。
为了抵抗吉林油田的收购压力,抓紧时间上市,借助资本市场扩大版图成了MI能源公司当前的重拳之役。4月中旬,MI能源控股公司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其首次公开招股的申请书,文件显示,MI能源控股计划以“MIE”为股票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美银—美林和摩根大通担任本次公开招股主承销商,目前MI公司暂未披露招股发行规模以及时间,预计融资将达2.88亿美元。
“MI一上市,吉林油田再想收购就更加难了!”熟知MI公司的一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