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每一个人智慧的火花,就可以照亮整个塔里木探区。”
这不是文学创作的浪漫,更不是毫无厘头的夸张,当东方物探塔里木经理部总工程师严峰这样介绍全员创新活动时,语气中充满了物探人持续攻坚世界级难题的自豪。
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截至目前,塔里木经理部共收到创新创效成果586项。这些成果涉及地震勘探、经营管理、设备维修、员工生活等诸多方面。
全员创新制度化
东方物探塔里木经理部全员创新活动始于7年前,最初是由工会发起的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员工每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工会奖励20元,如果所提建议被地震队采纳,再奖励30元。
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得到了经理部党政领导的认可。他们认为,这个活动本质是创新,既解决了勘探生产中的难题,又推动地震队和经理部的发展,应该大力提倡。2005年,塔里木经理部成立了创新创效活动领导小组和创新成果评审鉴定小组,2006年建立了经理部班子成员与地震队创新活动联系点,并先后出台《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创新活动推广应用细则》,体制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了全员创新活动长效机制。
全员创新结硕果
山地施工,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挑战。为了减少干扰,取得最好的地震资料,地震队常常夜间作业。山地夜间作业,安全风险更大。247队通过加长炮线,把山顶上特别难的炮点“挪”到山下,减少了爆炸班员工爬山下山的辛苦,以及跌摔风险。这项成果被评为一等奖。
钻机作业时,噪声大,机组人员沟通难,极易发生人员安全事故。2100队经过摸索,利用闲置资源为钻机安装了安全提示音设备,并制定了提示音的应用流程,降低了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在风尘沙地带,上层是沙漠,下层是砾石,钻机打不下去,获取的资料无法满足地质要求。为了对付风尘沙,地震队各自想出许多新招。2100队改进钻具,保证了井深。2207队别出心裁,干脆不用钻机而用震源施工。沙漠里用震源车施工,这是第一次。因为震源车在沙漠里无法行驶,2207队用土办法给震源车“铺”出了一条路。试验表明,用震源施工,获得的资料比用炸药激发更好。
塔里木经理部不仅在施工方法上创新,而且在施工技术上也是创新不断。
埋置检波器,地震队最早使用的是铁锨。2165队2004年改进成钢管型,219队2005年再次改进为电动型,2170队最后改进为实用型。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间距相等的10多道排列铺出去,每道排列都“长”得一模一样,场面极其壮观,且有效提高了资料品质。
地震采集为了获得高品质资料,首先要避免干扰。可是采集地震波的电缆排列上,常出现不明干扰,就是物探人常说的“串感应”。学物探专业的指导员董刚带着技术人员在工地上强攻了半个多月,终于找到了利用微波中继站解决串感应的办法。自此,困扰了地震队几十年的串感应难题被破解。这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有着“山地勘探第一旅”美称的2100队,多年来一直在库车山地攻关。2005年他们针对影响山地采集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攻关,形成了《改善山地地震采集激发效果》的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奖励。这项课题直接推动了塔里木“宽线+大组合”技术的形成,同时这项技术也成为库车山地寻找和锁定构造的法宝。
全员创新促发展
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塔里木经理部来说,与创新相伴的是企业的持续发展。
有些效益可以直接算出来,修建防渗蓄水池为大沙漠区供水方法最少节约30万元;齿轮加油机一个施工季就节省40万元; V12打气泵驱动齿轮国产化当年就节省了467万元维修费。2009年,塔里木经理部创新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达到4000万元。
而更多的是无法计算的间接效益:如隐蔽埋线法、河道砾石区的钻井改进、复杂油田区三维地震分段采集、震源沙漠施工法、高大山体炮点平移等等,无法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评估。
鼓励创新,就是加快发展。地震队的作业能力快速提高:二维勘探,从日生产100多炮,提高到200多炮;三维勘探,从200多炮,提高到900多炮。以前地震队出工一干就是大半年,而现在通常就在两三个月之内就完成一个项目。地震队的安全保障能力也快速提升:无论是险峻的南天山还是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地震队都能做到安全生产。大北3、克深2、阿克莫木三维,工区一个比一个难,但是地震队都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任务。
地震队能力的大幅提升,为经理部履行找油找气的企业使命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展的三大阵地战均取得可喜收获:在塔中,理清了塔中一号坡折带,找到十亿吨级大油田;在塔北,发现了从轮南到英买力的十亿吨级大油气藏;在库车山地,随着克深2构造露出真容,万亿吨级的大气田在握。塔里木经理部在这些战场的勘探中,都提供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群众性创新集聚起全员智慧火花,照亮了塔里木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