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星城三期工地
中石油团购住房被曝光
“北京太阳星城8幢楼的房子,预计售价达2.3万元/平米;中石油员工却以9000元左右/平米的均价团购了上千套!”这样的传闻,今年初开始在论坛上流传,而随着上半年房价飙升,逐渐在网络上被放大,并引发关注。
记者登录“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查询太阳星城三期楼盘的销售情况发现:太阳星城三期楼盘的A号楼和B号楼,外带两个地下停车场均已出售,其土地使用权抵押人为北京华油服务总公司。
记者获悉,北京华油是负责为中石油集团机关提供后勤保障的机构。太阳星城售楼小姐表示,这里的8栋楼房确实已被中石油以20.6亿元团购。
走出10号线太阳宫地铁口,数栋高耸的太阳星城3期高层薄板就在眼前,距离地铁最近的就是中石油团购的8栋楼。
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中石油团购的前面8栋楼是独立成院的。现在在售的是后面的6栋楼,预计在9月下旬开盘,均价可能在2.4万元/平米,“楼内户型和套数其实与在售的房子几乎一样,基本都是2梯4户和2梯3户的薄板,户型大多是90平米-140平米的两居和3居。”
中石油相关人士上月27日对记者证实,确有此事,称国家在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政策后,公司团购主要是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并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北京华油来办。
开发商否认有利益输送
北京华油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王琼说,2000年开始,中石油业务迅速扩大,职工增加。在国家政策改变、央企停止福利分房之后,帮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也成为公司的一项业务。
上月29日,北京华油发出书面声明,称20亿元房款全由员工个人支付,公司没有给员工任何补贴。
“购房合同都是开发商和员工一个一个签的,其中需要贷款的也是通过银行贷款。当时,我们做了一项意向调查,公司有几千人意向买房。”王琼说。
而对于市价2.3万每平米的房子,中石油为何4折就可买到。王琼表示,团购从2005年就已经在谈,当时太阳宫地区的房价也就是9000元/平方米的水平。
低价团购事件曝光后,有人质疑项目开发商冠城大通与中石油存在利益输送。9月5日,冠城大通以公告形式对于上述质疑予以否认,表示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冠城正业此项交易完全为市场行为,不存在其他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
对于团购房事件,有人呼吁国资委作为央企监管部门应该主动介入。截至目前国资委并未就此事正式表态。
数楼盘承认有单位团购
“应该说中石油团购房并不违规,因为这并不是实物分房,而是由企业出资先买下房子,或者企业建好房子再分给员工。而如果是中石油借款并投资建房,无疑是一种变相为员工谋福利的行为,或者说是国有资产流失,只是它流向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特殊群体。”国资研究专家祝波善对记者表示。
他表示,类似中石油团购房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集中在部分国企身上,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如中石油似的团购房;第二种则通过与其关联的多种经营企业操作,一般多种经营企业多为民营,由这些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再卖给国企职工,这种现象在电力企业中较为明显;第三就是集资建房。
记者调查的数个楼盘均承认,里面有某某机关、企业的团购房。西四环某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楼盘有十几套房被团购,但他拒绝透露单位名称。
“一般团购几十套的多,价格大概是打8折。”一位中介人士透露。
此外,某些部委也存在团购现象。宣武区著名烂尾楼东华金座,就被某机关单位整购,售给内部职工。
近日,刚从广州调到北京某部委工作的林战(化名),一来北京就住进了京东著名小区远洋天地,因为该部委在远洋天地以及其他小区都有房,这些房子作为员工宿舍分配出去。“如果你不辞职,基本可以一直住下去。”林战说。
专家称监管存灰色地带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取消了福利分房。记者采访的诸多业内人士称,这项改革进行得不彻底,福利分房虽然被住房分配货币化取代,但是变相的福利分房仍然存在。
而在祝波善看来,变相福利分房更多集中在国企尤其是垄断央企身上。“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有经济实力,因其垄断了部分资源也可以与开发商进行对价交易,比如说以油作为对价等;另一方面,团购房由于其好处并未进入到某个个人的口袋,因此也难以涉嫌贿赂,监管上也呈现出灰色地带。”祝波善表示。
在某部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看来,变相福利分房有其合理性,“国家公务员每月只拿3000多元,在北京怎么可能买得起房?”
而国企为职工解决住房困难,往往带有历史遗留问题的痕迹,实际上论资排辈分房,以前也是国企的传统。
保障房被指实施不到位
祝波善认为,中石油团购房事件引发强烈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房价飙升的情况下,中石油可以4折购房,激起了民众敏感的神经。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多次表示,变相福利分房背后,是10年房改最大的遗憾,那就是保障性住房计划没有实施到位。
根据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的计算,商品房在10年中最多占到房屋供应的90%,而保障性住房只占到10%。这使得绝大多数人被挤压到商品房市场,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具有购买力。这其中,包括很大部分的公务员和国企职工。
“前几年还买得起,现在哪里都买不起了。”在京工作多年的李小姐表示,北京的房价这两年上涨得太快,已经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围,李小姐的收入并不算低:月入10000元以上。
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北京8月新建住宅均价达到历史高位,逼近15000元/平米。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资研究人士认为,民众对此事反响如此之大,其实也可以看成对当下廉租房和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一种拷问。“如果说中石油可以三折团购到房子,那么政府为老百姓团购是否能够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单位分房被指是倒退
近日,14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联名提了一个叫作“三三制”的“二次房改”建议书。该办法基于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实行“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
具体而言,针对中等收入家庭,提出了“四定两竞公共住房”,即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以“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的方式,招标供地建设的准市场化平价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
2007年,国务院24号文曾被视为住房供应政策“纠偏”开始,国务院宣布此后要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
包括任志强、顾云昌等在内的人士均认为,我国住房供应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保障房,一条是商品房,但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却没人能够说得清。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三三制”虽然美好,却不容易成功,因为地方政府并不具有增加公共性住房的动力和资金实力。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上海面向既不属于保障对象、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夹心层”人群推出了“单位租赁房”的新举措。规定:上海企业、产业园区开发管理主体、高校、部队及其他单位可以利用自用土地建设或者以旧建筑拆除重建、改建的方式建设单位租赁房,提供给本单位职工或园区内企业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来沪务工人员短期租住。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现在单位对员工住房也有相应的补助,这是以住房公积金形式出现的。而政府也推行了保障性住房政策,来逐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他强调,如果再回到过去那样,由国家和单位来解决住房,是一种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