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前赴后继17年艰苦创业,中国石油实现了国际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伴随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坚实步伐,海外党建工作立足长效机制,稳步深入推进。创新思路,创新模式,扩展新外延,注入新内涵,物质、精神互为推手,相得益彰,中国石油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海外党建工作新路子,为支撑国际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也为大型国有企业跨国经营积累了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
创新植根传统,海外党组织成为一线战斗堡垒
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决策下,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历史机遇,海外油气业务历经探索发展、基础发展、加快发展和规模发展四个阶段,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党建工作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形成特色模式、特色队伍、特色文化、特色典型和特色后勤五大特色。
海外业务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国家,如何开展好海外项目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成型经验可供借鉴。依靠央企独特的政治优势,依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优势传统,依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石油各海外项目结合自身特点,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一线战斗堡垒。
组织建设扫除盲区,不留空白。在国际业务发展历程中,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三到”党建原则和“三同”工作方针,各海外项目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组织体系,党组织健全率达到100%。8个企业党委、12个党总支、68个党支部,充分发挥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员人数占到海外中方员工总数56%,成为海外业务发展的主力军。
工作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为党建工作拓展了新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全新陌生的资源国国情,海外党建工作不能墨守成规,不能照搬国内模式,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
海外党建工作密切配合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结合海外项目经营管理理念、策略和奋斗目标,立足长效机制,按照内外有别的操作办法,将国企党建优势演化为合作方可以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建载体,扩内涵,促融合,实现中国石油文化与资源国本土文化的统一。
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思路完全符合国际业务发展需要。对中方体现了党组织的作用、价值和工作实效,对合作方则促进形成了融合共荣的合作氛围,打造了合作双方共有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组织管理无缝衔接,不挂空挡。针对海外项目点多、面广、线长,人员具有流动性、分散性,地域具有艰苦性、危险性的特点,公司各级党组织在管理上大做文章。档案管理及时、准确,活动管理“一式两份,一个不能少”,做到“人散心不散,流动有党管”,坚决杜绝管理断档现象。
活动方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党组织活动最能体现国内外党建工作的迥异之处,国内工作方式几乎完全不能适应于海外项目。面对与国内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各项目党组织积极适应海外形势,不断探索活动方式,以注重实效、小型多样、分散灵活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
通过种种创新,党建工作在复杂的海外环境下正常开展起来。活动标准不降低,组织程序不缺失,理论学习不间断。海外各党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集团公司党组决议决定上当好了“指南针”,在引导员工报国、创业上做了“吸铁石”。
个人融入祖国,锤炼海外员工核心价值体系
海外项目驻在国社会制度形态复杂,中外文化价值观差别大,加之海外项目逐步本土化,员工来源多样,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信仰、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经常发生撞击。海外员工长期工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锻造以爱国主义为轴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尤为必要。
海外各级党组织结合员工个人价值追求,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彰显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锻造海外员工的核心价值体系。
给技术插上思想翅膀。海外员工队伍不但相对比较年轻,而且由于海外项目的运作特点,员工都是来自于国内各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和留学海外的精英,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皆属同侪中的佼佼者。作为海外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党组织通过打磨凸显出他们既有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融入艰苦创业的传统精神,又为他们较高的专业技术再插上腾飞的思想翅膀,使其发挥了1+1>2的组合功效。
各级党组织每年都制定工作计划,结合海外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爱国爱党主题教育系列化。每逢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各项目都要组织升国旗、唱国歌活动;每逢七一,组织评比表彰、入党宣誓、专题党课等活动,强化党员的爱国爱党意识;借上级领导海外视察的机会,请其为项目员工作各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报告,请石油老前辈上党课。二是大庆精神教育常规化。每年开展“形势、任务、目标、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新员工入职教育,开展主题征文、摄影比赛和不同语种的演讲比赛。三是先进典型宣传特色化。
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既陶冶了员工的情操,又能激励大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大家爱祖国、爱石油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海外员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海外员工年龄大多在25岁至45岁之间,学历高,正处于个人发展打基础的黄金年龄。公司党组织主动为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做设计,展现其个人发展前景。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战略,一批批海外创业者茁壮成长,逐渐成为生产经营管理者,带出了一支懂技术、懂管理、能吃苦、能打硬仗,具有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新一代国际型石油管理干部队伍,成为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发展的无价之宝。
榜样带动群体,示范效应扩大辐射面
海外事业造就了一大批中国石油的先进英模人物。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党委结合传统工作经验,着力创造见贤思齐的“榜样效应”,通过树立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典型形象,扩大了示范效应的辐射面。创新开展的“海外十大杰出员工”、“海外建功立业十年金奖”、“海外员工家属特别奉献奖”和“中国石油杰出外籍雇员”等先进评选活动,极大激发了海外员工及家属的奉献精神。
2000年以来,公司先后有66个次、128人次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涌现出“中国石油科技楷模”、全国劳动模范苏永地,全国劳动模范吕功训,“中国石油榜样·好干部”徐志强,“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姜石,“海外小铁人”王贵海,“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闵志滨等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海外特色的先进典型,成为展现海外石油人风采的样板、激励海外石油人斗志的楷模。
在先进典型的引领和激励下,海外队伍士气旺盛,思想稳定,形成了为海外事业争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抓好党建工作,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海外勘探开发公司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领导干部管理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执行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靠前指挥、埋头苦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哈萨克斯坦公司党委团结协作、科学决策,先后完成了PK收购、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等国际石油界瞩目的重大项目。苏丹1/2/4区项目建设时期,项目领导带领员工冒酷暑、战沙暴、穿丛林,不到两年建成了年产千万吨的大油田和1506公里长输管道。南美公司党委优良传统不丢,奋斗精神不减,创造了秘鲁6/7区项目“四精”经验。印尼公司党支部提升员工队伍创新力,形成了LPG项目国际化运作和低成本发展的模式。
“关键时刻看得出,危急时刻冲得上,生死关头豁得出,优良本色保得住”,这些最能体现智勇忠贞品质的举止,就是海外项目广大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
石油,国家命脉所系,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2000年以来共有39人次视察中国石油海外项目。海外党建工作的成就,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李长春同志称赞海外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胜利”的队伍;周永康同志盛誉海外员工“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勘探开发公司连续5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文明单位”殊荣。
十七载春风化雨,千万里上下求索。回首走出去的历程,中国石油海外事业虽历经坎坷,却薪火相传。海外党建工作,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高度评价,并以专题通报方式向全国各省区市和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组织推介。
这是中国石油的荣誉,更是党和国家的激励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