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很可能打响了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格局重整的第一枪。
在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第三天,中石化在北京悄然降价。尽管中石化人士称这是“点对点”的区域性应对,不过,这些点正在中国长城以南地区一片一片地聚合——这是中石化的传统势力范围,而现在,中石化在这一区域成品油的销售份额已下降了10%。
迫使中石化“开枪”的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奇迹般复活的民营加油站。仅仅一年时间,楔入中石化领地的民营加油站增加了2万家,而且数量还在增加。
这股复活的力量已经让包括中石油在内的两大巨头感到了威胁,它们的应对之一是故伎重施,不惜一切代价收购社会加油站。2004年前,正是在各地政府推动下,两大石油巨头成功将大部分民营加油站收入囊中。
中石化的反击
李艳决定去中石化加油站加油了。
11月中旬,她工作的北京西三旗街道附近的中石化加油站93号汽油一升降了3毛钱。
以往,她都在多美多加油,因为那儿的价格一直最低。这是一家民营加油站,西三旗附近,还有合资的道达尔加油站。李艳曾通过在不同油站加油比较过油品质量。她的结论是,民营油站的油并不差。
这是这个中石化加油站今年第一次降价。实际上,中石化北京销售公司有27家加油站在同一天降价。降价之后,这些加油站93号汽油的价格,比11月10日发改委提高成品油价格之前还要便宜些。
中石化北京销售公司的人士称,这是“点对点”的区域性应对。不过,上海、重庆、长春等地中石化的加油站相继加入了降价的行列。中石油所属加油站很快也加入了降价行列。
以往,中石化并不会“放下身段”同民营加油站搞降价促销,它始终把中石油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中石油降,中石化才会采取“点对点”的措施应对。
今年情况变了。
本报获得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石化成品油销售5700万吨,同比下降超过8%,减少近600万吨。中石化年初计划全年销售1.3亿吨左右,销售压力明显。
而中石油今年的成品油销售计划是8500万吨,上半年的任务也没能过半。
中石化一份内部报告指出,去年底国际油价迅速回落之后,油源变得非常充足,而市场需求相对疲软,这导致中石化整体控制力下降。
而在需求降低的同时,两大石油巨头借低价大量进口原油,导致库存压力陡增。
数据显示,两大集团到今年9月,成品油库存高达1250万吨。而正常库存数应该在700万吨左右。记者了解到,两大集团今年已经数次申请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额,以降低库存。
更关键的是,一度销声匿迹的民营加油站复活了,它们一直保持着相对低的价格。中石化也感受到了威胁。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中石化面临的压力是,中石化可控范围之外的成品油资源增加,批发和零售之间的价差持续扩大,民营加油站纷纷恢复营业。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