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金陵石化除定向供应存续部分及合资企业2万吨燃油外,同比减少商品燃油48万吨,实现了“不出商品燃油”的目标,为公司完成利税“超百亿”奠定了基础。面对国家消费税改革、国内柴油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形势,金陵石化主动调整结构,积极开发沥青产品,加大汽油生产比重,经济效益创公司成立27年来新高。
我国于2009年1月1日实施的燃油税新政,让金陵石化的一些低价产品倍感压力,其中最典型的是燃油。1月份市场售价不到2000元/吨,而交纳产品消费税占到价格的近一半。相对于当时约4000元/吨的原油价格,每售出1吨燃油就会产生数千元的亏损。但不售燃油,数十万吨的燃油将如何消化?
金陵石化的策略是,加速开发高标号道路沥青产品,从源头上控制燃油产出。在沥青销售分公司的支持下,金陵石化以最快速度实现了高标号道路沥青的规模生产。2009年,该公司生产各种高标号道路沥青超过60万吨,同比增长近5倍,因增产沥青而减少燃油销售实现直接收益达到4.3亿元。
加氢裂化装置产能较大,加工劣质原油能力强,产品柴汽比高,这是金陵石化炼油加工装置的特点。而渣油处理能力偏弱的装置“短板”,则考验着“不出燃油”策略能否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2009年初,该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对原有的160万吨/年焦化装置进行扩容节能改造。改造后,装置年加工能力达到185万吨,轻油收率提高3%以上,焦炭产率降低1.67%,综合能耗下降了3.46千克标油/吨,从根本上改变了燃油加工能力不足的状况。
改造后的焦化装置对渣油“吃干榨尽”,不仅确保了主要炼油生产装置的“后路”疏通,还为加氢裂化、重整等装置提供了更多原料资源。2009年,该公司压减柴油40万吨,增产汽油52万吨,创下汽油年产量历史新高。由于焦化装置产能宽裕,该公司重启来料加工业务,全年完成来料加工66万吨,产品销往香港、新加坡、越南等地,增加了装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