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9年结束前10天,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千万吨炼油工程工艺流程全部打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年。这是2009年继惠州炼油、独山子石化、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后我国大型炼油基地的又一进展。2009年终结之后,大炼油项目的推进与筹划并未画上句号。台州炼油、中俄东方石化等项目仍在推进之中。
不过,在世界炼油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炼油“大跃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产能过剩的质疑。目前我国很多大炼厂仍处于规划或者建设阶段,还没有从现实层面带来成品油产量的激增,而此时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就已相当富余。试想,一旦迎来几年之后炼厂扎堆投产的高峰期,国内市场能否容纳下比现在多上亿吨的油品?
多方鏖战
炼油产能的集中以广东省最为典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东石化产业从几近空白起步,到目前已建设成为国内外石油巨头扎堆布点、生产规模宏大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以茂名石化现有的1350万吨/年产能计算,加上湛江东兴800万吨/年炼油(规划扩建到1500万吨/年)、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惠州大亚湾1200万吨/年炼油,广东现有炼油能力达到4650万吨/年,离2010年全省炼油达6500万吨/年的目标仅是一步之遥。
不过,2009年8月,发改委已经批准茂名石化的原油年加工能力提高近一倍,至2550万吨/年。中石油揭阳大炼油2000万吨/年项目也在厉兵秣马,加上一系列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几年之后,广东地区的炼油产能将向1亿吨/年靠近。
这其中,中国石化的力量自然占优势。广东地区的炼化产业为中国石化长久经营。茂名石化、广州石化和湛江东兴炼油均为中国石化投资,炼油产能占了近3/4。
2009年6月投产的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结束了中国石化在广东炼化领域的垄断地位,惠州成为中海油发展中下游产业的重要战略据点。按照中海油有关炼化产业规划,继一期工程后,中海油正在加紧建设二期工程并规划三期工程。到2020年,中海油在大亚湾地区最终将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的产能。
中国石油在广东自然不甘落后。2009年3月,中国石油揭阳炼油项目选址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一期炼油工程规模达2000万吨/年,二期工程还将新增产能2000万吨/年,以及百万吨级乙烯项目。这意味着在广东规划的揭阳石化基地,未来也将形成4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
各大巨头在广东布阵虽有先来后到,但目前来看,整个竞争格局已大为改变。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即将形成。
广东地区的热火朝天只是一个缩影。在国内很多地方,炼化企业们也正在加紧布局炼油项目。根据各地的建设情况统计,2009、2010两年中国新建投产的项目有: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中石油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年、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年,实现新增炼油能力3200万吨/年。此外,还有中石化福建炼化、中石化武汉石化、中石化长岭炼化、中石化天津石化、中石油抚顺石化等改扩建项目,新增炼油能力达2150万吨/年。此外,一批中型炼厂如大港石化、华北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庆阳石化等炼化企业的改扩建带来的增量也不可小觑。
而在中海油加入炼油大军后,其他央企也在寻机进入。
化工巨头中化集团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2009年中化集团终于获批在福建泉州建立1200万吨/年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大型石化生产基地。该项目预计2012年建设完成,主要加工从科威特进口的原油。
国内成品油销量已经不可能再现年增长10%的盛景,炼油能力却仍在继续扩张。对此,有关国内炼油产能将过剩的言论,不绝于耳。
过剩之忧?
受当前宏观经济、燃料效率标准提高和可再生燃料替代等因素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美国,炼油产品的总需求呈下降趋势,汽油需求出现自19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但与之相对,世界炼油产能却在同步增加。
据悉,全球炼油业出现了过多的闲置产能,减产、关停等消息也频繁传出。在全球各地炼油业中,此次面临形势最严峻的地区在亚太。
《油气杂志》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60.3万桶/天,而新增需求仅为19.9万桶/天;2009年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164.5万桶/天,而需求将减少41.4万桶/天;2010年新增炼油能力为104.3万桶/天,新增需求54.1万桶/天;2012年亚太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140.7万桶/天,新增需求64.2万桶/天。
产能过剩将迫使部分装置降低加工量或停产。同时,因欧、美汽油需求持续下降,亚洲炼厂无法扩大出口缓解压力。预计亚太炼油业所受影响将持续到2010年,各国所受影响有所不同。在国际炼油能力明显过剩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的炼油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的炼油行业是否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舒朝霞认为,从目前规划情况看,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5.8亿吨/年,届时石油需求约5.5亿吨。到2015年,国内炼油产能供大于求的局势将逐渐显现。她预测,2015年汽柴油都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汽油过剩60万吨,柴油过剩量最大,约300万吨。再加上中东地区炼油装置的集中投产,我国成品油市场面临激烈竞争。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汤湘华则表示,截至2008年底,国内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原油加工能力已达到4.35亿吨/年,延长集团及地方炼厂的炼油能力1.02亿吨/年,合计原油加工能力已超过5亿吨/年。加上2009年陆续新投产的炼油产能,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5.66亿吨/年,初步测算成品油供应能力至少能达到3.3亿吨/年。而从成品油需求预测分析看,201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在3亿吨左右,这就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国内总体炼油产能是过剩的。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信息部高级工程师田春荣此前称,中国未来两年建成投产炼油能力将超5000万吨/年,炼油能力过剩局面或将持续。
在炼油能力是否过剩上,却有另一派专家持完全相反的观点。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专家孙宝文分析,目前国内的原油消费达到3.76亿吨/年,中国的炼油能力是2.6亿吨/年,其中中国石油的炼油能力是1.2亿吨/年。他预测,到2020年国家的原油消费将达到5亿~5.5亿吨。因此,中国肯定还需要继续建大型炼厂,继续布局。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也表示,现在没必要过多强调过剩。世界面临炼油产能过剩的现实危险,不等于中国过剩,但也不排除有过剩的情况。目前我们要防止的,是国外过剩对国内带来的冲击。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