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长庆石化持续开展学习活动的调查

    访问: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8-10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如果人们想体会学习型企业的魅力,请到长庆石化公司。

      假如领导要倾听生产一线员工真诚的心声,请看这个公司网络上的学习交流文章。

      在这里,读书,学习,记笔记,写文章,已成为许多员工工作之余的一大习惯。

      长庆石化组织全员读书学习,将员工撰写的优秀文章贴在公司信息门户网上供大家交流共享,每周评选最佳文章在公司周一生产调度会上宣读,并推荐到各班组会上朗读,让人们真切感受身边人的精彩思想。

      不仅如此,有的人还嫌写得不过瘾,开博客,上论坛,到外部报刊上发表文章。

      这样一群喜欢读书学习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来看一组数据。一个每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的炼厂,2009年用工不到1000人,人均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人均上缴利税接近500万元,这样的工效在国企中是一流的。上半年,长庆石化原油加工量、销售收入和上缴税费再创历史纪录。

      用学习给企业固本

      打开岗位上一名员工的个人用品存放柜,里面是满满当当的16开笔记本,数了数竟有36本。翻开笔记本,一行行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100页的本子,每本7万字,总计250多万字。内容涉及装置事故分析、操作心得、开停工注意事项和班级管理等。

      这些笔记本的主人,就是运行二部催化三班班长尉勇。他现在是长庆石化知名的技能专家,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迈入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表彰。

      18年前,从技校刚毕业走进公司时,尉勇和其他青工一样,没什么经验,到装置上工作,跟着师傅开阀门,还总是怕由于自己的误操作造成事故。

      长庆石化建厂之初,不仅规模小,而且一部分员工文化水平较低。经过两次较大的技术改造,公司加工能力从20万吨扩大到500万吨,人员素质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公司领导班子认识到,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员工队伍素质,而提高人员素质唯有不断学习。他们设想通过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让员工逐渐养成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提高自身,发展企业。

      2005年,长庆石化实施“提素质工程”,开展了“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大锻炼”活动,员工人人记笔记,几年下来人均达七八万字。2008年9月又进一步开展了“读书与交流”活动,将员工学习活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让学习成为习惯

      起初,很多员工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长庆石化就用了点儿强制的办法:一是检查笔记,二是定期通报文章篇数。一些员工当时不理解:“领导给人找麻烦,占用休息时间!”

      为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长庆石化出台了激励政策:个人文章上了部门或公司门户网,给予一定奖励。每周的最佳文章,还要适当重奖。

      比起物质奖励,精神上的肯定更重要。运行二部催化班魏启迪说:“文章体现思想。你的思想在网上、在会上被人欣赏,那种荣耀无法用语言表达。”长庆石化对优秀文章结集成书,先后印刷《清风拂柳听弦动》、《碧波摇荷蛙共鸣》和《丝雨润果细无声》三本书,收录文章340余篇。同时,这个公司还请中国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贾平凹和有关领导题词作序,给员工文集增彩。

      同时,长庆石化还针对新装置、新工艺进行岗前培训,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训练,送学习优秀者外出参观考察。对自学取得本专业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者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学习使人进步,智慧改变命运,尉勇对此深有体会。他先后完成大专和本科的学业,2008年,参加集团公司催化裂化技能大赛获得银奖,同年晋升为高级技师。仪表维修班工程师杨祖钊,1999年毕业后坚持学习,光英语词典就翻烂了两本,3年后装置上已没有他看不懂的仪表。在装置技术改造中,难怪好多人都说“仪表上的事听杨祖钊的”。

      看到了学习的好处,更多的人喜欢上学习,公司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公司办公室打字员魏海玲高中毕业,以前在她眼里写文章那是文化人才能干的事。可是在学习活动中,她学着写文章,还开通博客,越写越有劲。现在,哪天不写文章,她就无法入睡,她博客的点击量达到48万人次。为调动学习积极性,公司计划为她出本个人专辑。

      在仪表维修班,学习方式也很新鲜。大家人人轮流当老师,负责每日出一道考题,讲解、改作业。几年下来,班上已积累形成了1000多个考题的题库,一些技术员看了都认为是难得的专业问题集锦。他们打算请专家鉴定,有可能的话还准备出书。

      总经理张喜文说,这两年除夕到生产岗位上慰问员工,看到负责现场操作的员工有的在认真进行岗位巡检,有的在打扫擦洗设备。他说:“过年了,大家歇一歇。”员工回答:“我们要过年,生产装置也要干干净净过年。”看到值班室工余休息的员工在写技术笔记或练字。他又说:“过年了就不要学了吧!”员工说:“反正闲着也没事。”现在,学习已成为员工的习惯,员工这样的精神状态, 让每一位管理者感到欣慰,甚至感动得落泪。

      以前,员工业余时无事可做,就打牌、喝酒,现在都在勤学习、精业务,有的在网上讨论装置运行参数,“海川化工论坛”就是大家常去交流技术的地方。

      当先进文化融入性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大量优秀的文化因子悄悄融入长庆石化人的性格。在一篇交流文章中,员工这样写道:“穿上工服就是与企业的一份协议,就得承担一份责任。”

      长庆石化生活区和厂区相距不远,员工都养成一个习惯:即使在家休息,也会不自觉地来到窗口,看看工厂里的大烟囱,如果烟气比平常浓一些,或是点了火炬,他们就知道装置有波动,会马上打电话到值班室询问,不等领导通知就赶到现场。

      去年夏天一个雨夜,半夜两点多,加氢裂化装置区块主任魏宏斌突然接到电话,说装置有波动。他一骨碌爬起来,披件雨衣就下楼往厂里赶。他不知道身后的窗户里,是70岁老母亲关切的眼神。事后,他的老母亲对人说:“那么黑的夜、那么大的雨,淋出病怎么办?可是我知道挡不住他,真让人心疼!”

      学习给予员工的不仅是责任意识,而且有技能素质。去年1月26日,运行一部外操师俊巡检时发现管线保温层上有一小块淡淡的锈迹,如果不仔细看,可能就发现不了。他想起学习过此类案例,由此判断是轻微泄漏,及时向部门作了汇报。维修人员拆开后,果然发现一个砂眼。管线里面是氢气和蒸气的混合物,如果一旦泄漏扩大,就可能引起着火或爆炸。

      责任心和生产技术最佳结合后,就能产生巨大效益。过去少数员工曾抱着错误的想法,一些事凑凑合合就过去了。现在这种情况变了,许多员工都把装置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各种最佳数值牢记在脑子中,使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持续改善。在中国石油公布的2009年炼化企业人工成本效益指标7项中,长庆石化人均利润、劳动生产率等6项获第一,1项获第二。

      长期的文化积淀,给长庆石化带来了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在公司已初露端倪。人们通常说,企业管理最高层次是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在长庆石化,自我教育,相互启迪,顿悟共勉,逐渐形成一种氛围。今年4月,一位员工上班期间发短信被值班干部发现,按规定要罚款1000元。如此重罚,一般人难以接受,而这位员工却能理解。他说:“罚款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让大家更清楚地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要想兴旺发达,最重要的支撑是文化。长庆石化正是认准了这一条路,通过多年积极探索,让学习成为员工的工作生活习惯,用文化开启心智,提升素质,凝聚力量,推动企业稳步前行。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

    上一篇:兰州石化公司成立国内首家炼化生产企标委
    下一篇:武汉石化安全功臣获重奖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