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 上半年业绩同比翻番
在上半年油价同比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中海油(0883.HK)上半年油气净产量同比大幅增长40.8%,达创纪录的149百万桶油当量;公司净利润也劲增109.6%,达259.9亿元人民币,基本每股盈利0.58元。公司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1港元。
中海油基本指标
中海油主要财务指标
与国际油价走势基本一致,公司上半年平均实现油价同比增长了55.2%,达76.59美元/桶。得益于产量和实现价格的同步上升,公司上半年油气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上升108.0%,达676.4亿元;净利润劲增109.6%,达259.9亿元。
在勘探方面,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上半年共获得9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7个含油气构造。在中国近海,公司取得了多个勘探新突破,主要包括一个大型发现蓬莱9-1和数个中型发现,包括垦利6-4、恩平24-2和流花16-2等。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控制成本,上半年桶油成本为23.85美元,其中桶油作业费为6.80美元,较2009年全年下降15.3%。
同时,公司坚持既定并购策略,通过与Bridas Energy Holdings建立合资公司,搭建在南美洲的业务发展平台。此外,中海油还签订了伊拉克Missan油田的技术服务合同、增持了番禺4-2/5-1油田的权益。(张楠 中国证券报)
中海油老帅傅成玉淡出一线 新帅面临三方面压力
昨日,年近60岁的中海油老帅傅成玉宣布辞去公司CEO一职,但继续留任董事长职务,并由执行董事调职为非执行董事。几乎同一时间,中海油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净利润大涨110%。傅成玉此次卸任可谓“光荣”退居二线。这也意味着,中海油正式进入新老领导班子的交接期。
老帅光荣退居二线
傅成玉对中海油可谓功不可没。2000年12月,时任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傅成玉开始兼任中海油总裁,2003年10月全面接手中海油。而中海油2001年上市时只有60亿美元的市值,如今已经增至760亿美元,9年番了12倍。2005年6月,傅成玉组织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购——以185亿美元现金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虽然最终收购案因政治因素并未达成,但他却极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声望。
不仅如此,傅成玉还给中海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油企中的海上霸主,中海油在勘探上收获颇丰,并加深了中国南海深水区域以及海外资产的开发。
而傅成玉此时退居二线,也称得上“光荣退隐”。中海油昨日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得益于油气产量和实现价格的同步上升,上半年中海油共实现净利润259.9亿元,同比大涨109.6%。
高层换血酝酿已久
今年5月18日,国资委一则通知引来了业内有关中海油换帅的无限遐想。通知称,李辉、吕波、杨华、刘健、李凡荣升为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而还有两年便达到60岁法定退休年龄的傅成玉的去留更是成为最大悬念。
虽然昨日公布的人事变动只是中海油股份公司的,但从任命名单便可看出中海油正进入新老领导班子换届的关键时期。中海油董事会昨日宣布,杨华将获任为新的CEO,并出任副董事长一职。同时,他将辞去公司总裁及首席财务官职务。李凡荣将被任命为公司新任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杨华和李凡荣都在50岁以下,正可谓是“少壮派”。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此前就分析,考虑到中海油新班子整体上稍显稚嫩,不排除傅成玉会留守原职,为新掌门人“扶上马、送一程”。而此次傅成玉留任董事长一职,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猜测。傅成玉昨日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也透露了他下一步的任务:“未来的两年间,我的任务是保障公司在我退休后有一个更出色的团队。”
对于刚刚走马上任的新掌门杨华,中国石油(601857)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王震向记者介绍说:“杨华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可谓颇有优势。他不但拥有工学学士学位,还拥有麻省理工的MBA,并且他是国企中少有的做过CFO然后直接做CEO的‘特殊’人才。”
新帅面临三方面压力
虽然从目前的业绩报表来看,傅成玉为新领导班子做了不错的铺垫,但对新帅的考验依旧不小。王震指出,中海油正从一个独立石油公司迈向一体化的石油公司,未来的日子挑战将占据主导位置。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海油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三个方面,下游布局压力、深海勘探压力,以及国际业务拓展上的压力。虽然中海油在加强中下游业务的拓展,在批发、零售、炼化方面进行了布局,但是国内市场的份额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600028)两大巨头所分食,要介入已基本成型的产业链难度相当大。
而在深海勘探方面,中海油虽然是中国油企的先驱,但是技术因素还是将其制约在3000米水深以内的区域。对于还有巨大潜力的真正意义上的深海,中海油还有很多路要走。且在国际业务层面,政治因素已经无情地使中海油的收购计划流产过一次,未来这种局面也很难有所改观。
但即便如此,王震还是认为,油企还是必须勇敢地走出去,因为深海业务才具备真正的潜力。据他分析,未来国内的开发重点将在南海以及渤海湾,而国际上,西非、太平洋(601099)将成为主要的方向。(郭奕涵 北京商报)
中海油傅成玉:未来产量增长三个主要来源
08月19日消息,中国海洋石油董事长傅成玉表示,上半年的抢眼业绩虽然让人欣喜,但最近一些股东朋友表现出的担忧也让其挂怀:在高速成长了这么多年之后,未来五年仍要继续维持6%至10%的高增长率,集团信心来自对现有资源基础的深入了解和对资源潜力的深入评估。未来产量增长有三个主要来源,包括核心区域、中国南海深水区、及海外资产。
傅成玉指,核心区域-中国近海,2010年上半年,多个新领域又取得了新的勘探突破,特别是取得了一个大型发现-蓬莱9-1,以及几个中型发现如垦利6-4、恩平24-2和流花16-2等。
第二,中国南海深水区。中国南海面积辽阔、潜力巨大,上半年,集团的合作伙伴在南海深水区再次取得了新发现-流花29-1,并成功评价了流花34-2构造,预计这里未来将成为公司中长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地区。
第三,海外资产,上半年尼日利亚Akpo油田产量按预期逐步提升,未来,随着OML130二期Egina油田的开发,海外资产贡献的产量仍将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