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写在广西石化1000万吨炼油工程竣工投产之际

    访问: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9-10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北部湾。

      1919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北部湾畔的钦州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勾画了一幅壮丽的发展图景。如今,在这片热土上,一座现代化的石化新城拔地而起。

      2010年9月8日,国家炼油工业“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中国石油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广西石化年1000万吨炼油工程竣工投产。

      历时33个月的艰苦鏖战,中国石油人用青春和汗水,浇筑起“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时代丰碑。

      创新管理:一次大项目建设的成功实践

      担使命,承厚望,集关爱,抓机遇,广西石化项目诞生起就承载着无限的荣光和使命。

      一个现实是,大炼油项目建设前,我国西南地区还没有大型炼油企业,成品油短缺成为制约西南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毫无疑问,作为新世纪西南地区首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它的建设对于构建广西特色工业体系、促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提升西南地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2月12日,广西石化大炼油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按照集团公司“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引入国际领先设计,借鉴现代工程模式,建设世界一流炼厂”的要求,打造一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环境友好型炼厂,是中国石油的责任使然,也是中国石油人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由于没有老厂依托,且按照世界一流炼厂的定员标准,不可能组建庞大的工程管理机构、物资采购及供应系统,为考虑将来建成投产后的人员安置,人员应尽量精简高效。同时,广西石化炼油项目是中国石油迄今单套规模最大的新建炼厂项目,规模大、系统复杂、工期紧迫,对项目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管理建设好这样一个新项目,无疑需要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新路子。”广西石化公司总经理吴恩来感言。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广西石化公司最终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引入国外PMC公司与业主融合成联合管理团队(IPMT)进行项目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外PMC公司的先进管理体系、管理控制软件系统及技术支持优势,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整体资源优势,始终保持业主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控制力度。

      这是中国石油解放思想,创造性实施大项目管理的一次有益实践。

      项目建设伊始,广西石化就坚持高点起步,高标准实施。通过公开招标,最终确定华东勘察设计院、美国UOP公司等19个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联合参与设计。在设计分工上,由国际设计公司领衔工程前端设计,国内设计院主导详细设计,两者在技术上相互渗透,既保障项目技术先进性,又保障技术逻辑的连续性。

      项目开工两年多来,建设高峰时,在昔日沉寂的海岸滩涂上,云集了国内外数十个参建单位的近两万名建设者,界面厘清、协调工作繁杂,难题接连不断,如何指挥若定?

      广西石化借鉴和采用CONVERO系统等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在项目管理中建立起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存储和处理平台。在先进的管理平台系统下,即使对工程建设中的一张变更表和指令单,都可以进行数据检索。引外力、借外脑、抓执行,通过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个系统,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去。

      体制创新带来全新的管理局面。广西石化大炼油项目,初步实现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结构精细化、岗位职责严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和辅助服务社会化,探索了一条又好又快推进大项目建设的新路。项目投运后,用工总量仅为国内同规模炼厂的1/6左右。

      团结协作:一场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攻坚战

      “我们不仅有一流的设计、一流的规划,而且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施工,因此才能高质量地建成一流的炼厂。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相和谐,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 2008年10月4日,温家宝总理考察大炼油项目时的深情嘱托,成为工程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串串的数据,镌刻在国家能源战略推进的里程碑上,熠熠生辉。

      1000多个日升日落,光主体装置就完成40万立方米土石、2200多台设备、450多公里管线、2700多公里电缆的施工建设任务,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创造了7000万安全人工时的良好纪录,产品全部达到欧Ⅲ标准,污水回用率70%以上,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这是一场团结协作、勇创一流的攻坚战。按照“先进、适用、可靠”的原则,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13套工艺装置中,有10套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工艺包,从根本上保证各项指标的先进性。委托专业公司对全场生产装置做了工艺安全性分析、安全仪表水平分析,对爆炸危险区域进行详细的等级划分,提高本质安全可靠性。采用先进自动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室可以对全厂各装置、公用工程、油品储运罐区进行控制、操作和监视,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材料检验三级制度,对关键材料进行100%的化学检测、特殊设备实行100%驻厂监造。

      面对工期紧、作业面大、多工种作业深度交叉的情况,广西石化加强HSE管理,狠反“三违”现象,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始终受控。一次,巡检人员发现常减压汽化线上一道铬钼钢焊口开裂,装置主管马上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并向上级报告情况。广西石化项目部领导获悉后,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个案处理,而是考虑到所有铬钼钢焊口的质量问题,为确保装置安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几千个铬钼钢焊口进行检查。

      联合管理团队的实施,带来了管理理念和工作规范等内容的接轨与碰撞。外籍监管对制度的“教条”执行、不留情面,起初让中方员工很不适应。比如,从每一种作业所需个人劳保用品的选用规格和标准,到脚手架的种类规格,连使用跳板的尺寸都具体到厘米。正是通过不断的磨合和认识的深化、接轨,严格管理的理念在员工一次次困惑和释然中得到落实。

      这也是一场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辉的大会战。

      北部湾被誉为“中国最后一片净海”、“中华白海豚之乡”。为对环境负责,建山水同美工程,广西石化在大型炼油厂污水排放标准达到国家二级即为合格的情形下,主动要求将新建广西石化的污水处理标准提高到国家一级标准。为减少施工扬尘,广西石化专门委托专业公司每天在施工现场洒水。据了解,目前广西石化整个环保投资达到10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

      拼搏奉献: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雄浑交响

      “实干闯未来,苦干创奇迹”。通往炼厂的海港大道旁,醒目的广告路牌上的十个大字,可谓中国石油建设者攻坚克难、勇创一流的真实写照。

      为确保工程如期投产,广西石化开展了“百日会战”、“决战一百天,冲刺‘12·11’”、“旱季攻坚战”等劳动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建设热潮。全体建设者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白加黑,五加二”,以对工程负责一辈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大炼油龙头在北部湾高高昂起。

      一位当地人回忆说,一夜之间,到处都是外地车,到处都是外地口音的石油工人,原来的小山包被一个个平掉,高高的塔群建起来。

      大炼油项目建设,奏响了一曲石油人履行三大责任、拼搏与攻坚的奉献者之歌。

      南方多阴雨天气,道路泥泞车辆进不去,大庆建设公司承建36台罐,罐区需用机泵,每台重达2500多公斤,来自铁人家乡的建设者发扬铁人精神,硬是从百米之外人抬肩扛运到现场。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操起战鼓则忘其身。

      工程建设3年来的每一个春节,都有数千名参建员工在施工现场聆听新年钟声。承建地管铺设工程的中油六建总工程师满万泉2007年6月初到工地时,女儿出生才一个月,由于工期紧,春节不能回家团圆。虽对女儿成长过程中的趣事知之甚少,但对于工地上连起来足有110公里长的地管,哪里地管可以安装,哪里地管可以焊接,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电脑爸爸”苏强家在桂林,儿子已经3岁。可他陪伴儿子的时间加起来总共不到两个月,和儿子沟通情感的唯一途径就是电脑视频。有人问孩子爸爸在哪里,孩子指着电脑说:“在电脑里。”

      回顾大炼油项目建设的不凡历程,项目建设中培育出的“协作、创造、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赋予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必将为中国石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大项目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精神动力。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化

    上一篇:巴陵石化明确12项环保治理重点工作
    下一篇:巴陵石化化工统销产品产销率达100%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