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4日,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正式宣告成立5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二战以后,尤其是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为共同应对西方石油公司廉价掠夺石油资源,维护本国石油权益,世界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开始寻求国际合作与协调,建立相应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商议成立一个国际协调机构。1960年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正式宣告成立,之后成员国由5个增加到12个,即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安哥拉和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重新加入)。欧佩克的宗旨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和行动,以集体方式维护各产油国的石油权益。
欧佩克自成立以后,就成为世界石油市场上一支重要力量,进而改变了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上世纪70年代是该组织的黄金时代,其不仅夺回了石油资源主权和原油标价权,还利用限产、禁运、提价等手段制造了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石油资源国迅速兴起,导致石油资源供应多元化趋势加强,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国际能源机构,采取诸如建立石油储备和强化节能替代等措施来抗衡欧佩克,该组织控制石油市场的能力大大降低。另外,出于国家战略需要,在欧佩克内部逐渐出现两大派别:以沙特为首的亲西方派(鸽派)与以伊朗为首的反西方派(鹰派),内部不团结也让该组织在国际石油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大为逊色。
50年过去了,欧佩克经历了诸多市场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其间不断遭遇西方国家的分化、离间和瓦解,虽有过成功和辉煌,但也历经过失败和暗淡,受到了成员加入、退出以及成员之间爆发战争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然而,这个国际组织能够持续存在下来,而非像一些西方国家所预想或希望的那样彻底分崩离析,或许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时至今日,欧佩克依然面临着诸多威胁和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属性加强,石油市场金融化使油价变化基本脱离供求关系,组织依靠调节石油供应稳定市场的努力愈发艰难。欧佩克以往主要是依靠石油生产配额制度调节石油市场,充分利用其成员国拥有的较大剩余生产能力的调节机制,但近年来部分成员国出于经济利益还在计划提高产能,并大力吸引外资,这就为该组织继续采取这种调节机制造成巨大困难。由于最近几年国际石油市场波动起伏,油价变化异常复杂,欧佩克放弃了以往的25美元目标价格政策,但还没有建立新的目标价格,因此如何通过产量增减来调节价格变得欠缺根据。另外,在未来如何处理与非欧佩克石油资源国的关系,主动寻求与非欧佩克国家合作来增强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建立与各大石油消费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对话机制,以保障长期能源利益,也是该组织必须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