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伴随着石油钻井及石油井控班组职业技能竞赛在渤海钻探拉开帷幕,中石油集团公司2010年技能大赛已接近尾声。记者发现,今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与往年相比,热烈的竞技场面依旧,却又有一些新变化。
新导向
吉林油田公司参赛选手李文成来到参赛地银川后,因为水土不服开始发烧。但他每天早晚去医院打吊瓶,白天则坚持参加比赛。因为大赛组委会规定,假如比赛选手不能参赛,不可以调换其他人代替,只能算弃权。
“今年参赛的120余名采油工及40多名乙烯装置操作工中,和李文成一样,由集团公司抽签产生的参赛选手大约占到1/3。”竞赛组委会成员、集团公司人事部技能开发处处长丁传峰告诉记者。
以往技能大赛,都是各单位选拔技术尖子来参赛。今年,集团公司人事部首次在采油工和乙烯装置操作工两个竞赛工种中,尝试由企业推荐选手和竞赛组委会按比例抽签选择选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最终参赛选手资格,既保证了集团公司竞赛的整体水平,又增加了随机性,对推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新要求
“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依靠百万产业工人,高素质技能操作员工队伍是中国石油技术革新、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集团公司人事部副总经理孙金瑜说。
任何竞赛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导向作用。集团公司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为一线操作员工搭建了脱颖而出的平台,而且激发了操作队伍的新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蒋洁敏总经理在今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百万员工是中国石油的最宝贵资源,不论何种身份、何等学历、何国国籍,只要奋发向上、积极工作、努力奉献,都能够成为人才。
面对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迫切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资源消耗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集团公司产业升级、装备技术更新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会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升占集团公司用工总量2/3的技能操作员工队伍素质,对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和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新变化
今年,除抽签这种竞赛组织方面的变化外,记者发现,参赛选手整体实力较往年也有明显提升。
如在采油工工种竞赛中,西南油气田和冀东油田各有4名选手参赛。虽然选手中没有人获得金牌和银牌,只有一名选手获得铜牌,但由于选手各项成绩都不错,凭借整体实力,这两个公司跻身团体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行列。
冀东油田总经理助理刘占军说,冀东油田的发展,不可能只靠几名技术尖子,必须依靠几千名操作员工的共同努力。正是油田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冀东油田在人员基本没增的情况下,原油产量从80万吨增长到现在200万吨。
正在朝着油气当量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发展目标迈进的长庆油田更是如此。“提高员工素质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作为采油工竞赛承办单位,长庆油田常务副总经理杨华表示,长庆油田以竞赛为契机,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着力打造一支高技能、高素质、高适应性的员工队伍,为油田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新贡献。
为突出整体队伍素质提升的导向作用,集团公司人事部明确规定:凡集团公司级竞赛,无特殊原因,有竞赛工种从业人员的企业均应参赛。竞赛组委会还规定,已参加集团公司级同工种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名次的单位,不再推荐参加同一级别的竞赛,鼓励新人涌现。
另一个新变化是,集团公司及以上级别竞赛的承办单位,大赛前投入大量资金对场地、设备进行改造,快速带动了实训基地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突出、现场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环境优美的培训基地相继应运而生,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批竞赛组织管理人员。
昔日“练兵场”,今日“大熔炉”。竞赛中获得奖牌的选手将直接晋升职称。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高技能人才开辟了一条快速成长通道,深受企业和基层员工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