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中国石油生产重地玉门老城油竭城空 期待转型

    访问: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10-14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资源枯竭,让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中国石油生产重地甘肃省玉门市老城区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政府搬迁、油田基地相继搬离,人口从鼎盛时期的13万下降至如今的两万,昔日繁华的油田老城如今弃楼遍地,生活在那里的大多是无力外迁的老人、低保户和下岗工人。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甘肃省玉门市老城区,红叶落满了大街小巷,感觉很像走进一座空城。宽敞的马路上见不到几个身影,人行道上杂草丛生,两边的商铺几乎看不到店主。紧闭的大铁门里偶尔会蹿出一条大狗,对着路人大吼几声。听到伙伴发出的信号,方圆几里吠声一片。

      提到玉门,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一说“铁人”王进喜,大多都知道了。1939年8月11日,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鼎盛时期,玉门市人口达到13万人。然而,本世纪初,随着石油资源枯竭,油田基地搬至酒泉;2006年,玉门市政府搬至向西70多公里的玉门镇新城区,9万居民弃老城外迁。至此,老城、新城和油田基地将昔日的老玉门一分为三。玉门老城弃楼遍地、设施老化,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现如今,祖国大地到处是一片繁荣,塔吊随处可见,在建高楼比比皆是。而玉门市老城区正好相反,城里既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更见不到施工的塔吊,突然听到司机的鸣笛都是一种悦耳的响声。

      一套70多平方米房只卖2000元

      68岁的马秀莲家可能是如今使用面积最大的人家了,小区两栋楼房里仅有她一家住户。

      大门上用粉笔写着:“院里有狗,进门请注意!”或许是孤独,老人在宽敞的院子里饲养了大小5只狗。

      老人住在二楼东边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看上去家里并不感到拥挤,只是值钱的东西太少,就是高低柜上摆放着的一台18英寸彩电。“小区里有100多家住户,如今就剩下我一户了。”老人说,这套住房是在丈夫去世前买的,当时只花了13000元,配套设施齐全。可到了2005年,小区里的水、电、气全部停了,这可怎么住呀?一时间,小区里的住户都搬走了。虽然政府提供了廉租房,但也得花钱呀!她每月仅有200元低保,小儿子42岁了至今还没娶上媳妇。有人看到她家庭困难,从外面接了一根电缆线,水从外面提。这下总算是解决了水、电。可冬季取暖却成了大问题,总不可能给一家住户供暖吧?老城地处祁连山脚下,冬季十分寒冷,只好生炉子过冬。

      马秀莲还有一个职责,义务为小区住户牵线搭桥出售二手房,可至今一套也没卖出去。10月7日,42岁的张延庆到小区向老人打听自己的房是否出售了,马秀莲说:“你要价太高了,哪能卖给人家2000元一套,看人家都将门窗拆下来当废品卖,也能值几个钱。”张延庆实在感到纳闷,一套70多平方米商品房连2000元都不值,算下来每平方米还不到30元,当今市场上哪有这么廉价的商品房呀?

      张延庆曾经在当地一家制碱厂工作,1997年企业效益不佳,员工纷纷下岗。他当年购买这套70多平方米商品住房,虽然只花了13000元,那也是东借西凑,如今2000元都卖不出去,又不像家具可以搬走,真是让人干着急。当初,他还想着自己至少拥有一套房,即便将来生活再艰苦,将房子抵押出去,还能抵挡一阵子。可如今,看到这套房心里就难受,简直是一文不值。

      故土难离的留守者

      在玉门市老城区,像张延庆家这样闲置的商品房遍地都是。来自甘肃临夏48岁的农民工马玉河带着全家五口人住在一栋废弃的大楼里生活了四年,他指着周边几栋住宅楼说,想住哪就住哪,只是不通水、电、气。

      王玉秀在22岁那年从兰州来到玉门市,嫁给当地一位教师,在这座城里整整生活了40年。她家住在南坪区,如今,儿子在酒泉市,女儿嫁到平凉市。自从老伴去世后,儿女们都劝她离开玉门老城,一个人生活在这座空城实在不方便。但老人始终没答应。

      王玉秀说,自己不愿离开这里的原因,是丈夫曾经是当地很有名的教师,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认识她丈夫,实在不舍得离开故土。老人指着丈夫执教的学校,这里已经有好几年没学生了,学校的体育场还曾经举办过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韩红、田震等著名歌星都在这里演出过。当时场面之大,方圆百里的嘉峪关、酒泉等地观众都前来观看。

      张延庆说,玉门市老城区鼎盛时期有13万人口,现如今仅有两万人左右,留下来的人大多是没有资金搬迁的居民。玉门新市区设在玉门镇,如今那里的商品房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像他们这些下岗工人根本买不起。他原来居住的地方是三三区,靠城区的北部,曾经很繁华,小区的对面就是学校,市人民医院、电影院、大型超市都离得不远,如今全部人去楼空。

      2005年,小区里的水、电、气全部停了,虽然政府没有动员大家搬家,但不通水、电、气怎么生活呀?大家只好向北坪区集中。所以,现在北坪区是当地人气最旺的地方。这里大部分人住的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每月30元左右,都是留下来的老房子。

      两个职业最红火:收废品、看房子

      61岁的丘反到来自河南驻马店,至今还没有成家。老丘的工作压力并不大,职责就是看管几栋空房子,院子里两只大狗给老丘帮助很大,见人就大吼。所以,老丘在屋里喝茶的时间比较多。

      老丘说老板雇他在这里看管空房子有4年多了,每月500元。这里40多栋楼房曾经是玉门市石油管理局的家属区,企业搬迁到酒泉市后,这些楼房就一直闲置着。一些外来人将屋里的暖气片、电缆线、门窗盗走。政府只好将楼道用水泥封死,雇人看守。

      老丘很在行地说:“在玉门市老城区有两个职业最红火,一个是废品收购,再就是看管空房子。你看全城有多少房屋需要人看管呀,最大的困难就是不通水、电、气。”

      50岁的马拉海是附近农民,这些年在玉门市老城区打工没挣到多少钱,但收获却不小。因为搬迁后有大批的房屋需要拆除。老马抓住这个机会,只要打听到哪里的房屋需要拆除,他就组织村民去拆。拆房是不付工钱的,可拆下来的砖瓦、门窗、钢筋等都归老马。这些拆下来的废料,老马运回老家盖房子。

      玉门市老城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城区,曾经是中国石油生产重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城区里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过去中小学校加在一起有十几所,而如今,全城仅有一所学校,并且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高中要到外地去就读。

      北坪区是如今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也只有在这个区域里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水、电、气。在一条几十米长的步行街上有几家餐馆和商铺正常营业,由于消费人群少,大多数经营户都称生意难做。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停止工作多年了。阳光下,老人们聚在路口一起聊天,你一句、他一句议论着玉门市老城区的过去、现在、将来……有位老者站起来说,灾区那么多人没地方住,而这里到处是空房,闲置在那里实在有点可惜!(记者 胡国庆)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上一篇: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节能望获支持
    下一篇:12月份台湾中油原油加工量将下降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