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是现代社会中正常的存在,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政策博弈。不过,国内有很多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力往往惊人。前不久《财经》杂志报道的中石化前董事长陈同海的故事中,特殊利益集团的能量就可见一斑。
陈同海主政的中国石化(600028)自2006年起推出了大规模的卖壳整合计划,其旗下7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四家拟定了初步卖壳对象。如S*ST化二、石炼化分别卖壳给两家证券公司,“隐庄”早已提前布局。在得到陈同海帮助后,身为众多高官情妇的李薇调集了数亿元资金,通过上百个资金账户提前布局上述股票。利益方所涉之深令人侧目,陈同海一位至交在银行贷款1000万元,用于投资上述两股票,其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2007年3月,陈同海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线索被呈报高层。但在2007年2月26日,石炼化股东大会以96%的高票通过借壳方案;同年3月13日,化二的重组方案亦已成行。如果借壳化二、石炼化的方案因陈同海案而中止,有关方面将血本无归。一名目睹庄家失态的市场人士说,“头发真在一晚上白了!”据透露,这个利益共同体动用了一切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游说,其中最成功之处在于陈同海案由2007年3月初查拖至6月主动辞职,再到10月在中共十七大会上通过被“双规”。
前后近8个月的时间差,为上述股票的腾挪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此后,腾壳、瘦身、注资、股改四步一气贯通,业内评价为“手法流畅,堪称经典”,但很少有人体会庄家们的惊心动魄。石炼化变身后,上市公司市盈率一度冲高到100倍,股东获得了超过13倍的市值回报;其后仍长期保持在30倍以上的市盈率水平。这样的高收益,得益于卖壳方的“慷慨大方”——让上市公司回购所持股份并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