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3月18日电 今天出版的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说,俄罗斯两年前同中国签署的250亿美元“石油换贷款”巨额合同受到了威胁。在2011年初进行石油供应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同中石油(CNPC)在石油价格方面出现了矛盾。中方1月份少支付了大约4000万美元油款。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谈判,但争议可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或者提交给国际仲裁法院解决。
俄罗斯石油公司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同中石油的子公司中联油(ChinaOil)就2009年2月签署的对华石油供应合同中的油款支付条件出现了争议。双方未能就包括俄罗斯境内石油运输费用在内的有关条款达成一致。2月底,中联油应该为125万吨石油向俄罗斯石油公司支付5.553亿美元,但中方单方面将数额减少了7%(3840万美元),只支付了5.169亿美元。
俄罗斯石油公司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从上周起,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正在努力解决争议问题。他说,3月初中石油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了谈判,但未能达成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不准备派团赴中国谈判。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爱德华·胡代纳托夫向《生意人报》证实,公司同中方举行了谈判。
存在争议的协议是2009年签署的。根据协议,中国在2011至2030年进口3亿吨俄罗斯石油,作为交换,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获得150亿和100亿美元贷款。石油价格以专门的公式确定,各方均未透露具体细节。不过,根据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供应量和货款推算,每桶石油约60美元(目前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为每桶111.3美元)。俄罗斯石油公司用获得的贷款进行债务重组和投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用贷款建设了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至中国的支线,其余资金用于支持现有业务发展。
俄罗斯政府消息人士解释说,在协议签署之前,中国就对经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运输石油的费率提出过问题。他说:“对中国的石油价格中,运费是计算到科济米诺港的,每吨1815卢布。但中方认为应该只算到中国支线的起点斯科沃罗季诺,这样运费要少一些。”俄罗斯石油公司消息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准备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解决。他说,同中石油的协议规定争议问题提交给伦敦仲裁法院解决。
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昨天没有对有关情况进行评价。俄罗斯石油公司官方表示,“所有出现的问题将在业务活动中通过工作程序解决”。
这不是俄罗斯石油公司首次同中方就石油价格问题出现的争议。2004年,公司在收购尤甘斯克油气公司时,从中方获得了购买4840万吨石油的60亿美元预付款--到2010年每年供应约880万吨。这一合同也出现了争议。石油价格最初按照布伦特原油价格减3美元确定。但2007年,俄罗斯石油公司表示对这一价格不满。当时的公司总裁谢尔盖·博格丹奇科夫表示,同其他出口方向相比,公司每吨要损失40美元,并威胁拒绝执行合同。最终,中方同意提价0.675美元。
《生意人报》表示,如果争议近期无法在公司层面上得到解决,可能需要两国首脑的决定。4月15至16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将访华并举行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会议。据筹备俄总统访华的消息人士表示,不排除梅德韦杰夫同中国主席胡锦涛的会谈中将讨论该问题。
Troika Dialog公司专家瓦列里·涅斯捷罗夫认为,目前的争议只是技术问题,稳定的对华石油供应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同样都非常重要。涅斯捷罗夫表示,东线管道中国支线已经建成,中方为此提供了部分资金,因此中断供应对中方不利。他表示,中国还计划将管道供应量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并在科济米诺港购买石油。Uralsib公司专家阿列克谢·科金表示,如果中方坚持自己的立场,每年就能够节省4.6亿美元以上,但俄罗斯“未必会对此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