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广告投放

    石油企业走出去与风险管理

    访问:26次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1-05-13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北非国家政治动荡蔓延至利比亚之后,对全球市场的震荡急剧加大。利比亚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在中央的大力调度之下,中国从利比亚撤侨取得了成功。中国撤侨虽然成功了,但中国石油企业遭受的损失巨大。利比亚危机对中国政府和石油企业都是一次警醒,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为什么对于利比亚的国家政治风险,中国政府部门和中国石油基本上没有预警?如果今后中国企业再遇到类似事件,是不是每次都要中国政府出面来一次大撤侨?在海外投资的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对海外市场的风险有清醒的判断,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提前规避类似利比亚动荡的风险。

      中东北非各国政治动荡令当地经济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也给在这里投资的中国石油企业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石油企业认识到在考虑“走出去”的诸多问题当中,安全风险成首要问题。

      10年前,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搞好走出去战略”。真正“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且有比较大的增长是近五年的事。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这再次表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贸活动所面临的风险进入高发期。2011年初以来,中东北非地区多个国家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突尼斯和埃及政权更迭,利比亚陷入内战,也门、叙利亚等国街头冲突持续。

      中国某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独资购买了一个油田,但在委内瑞拉左翼新政府上台之后,中国石油公司在这个油田的所有权被强制性地从100%压缩到25%,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是典型的政治风险。

      实际上,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面临的风险还有很多种,在市场、经营、金融、法律、劳工、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曾发生过风险案例。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大量走向海外,一方面中国企业挟带着大量资金,在中国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大量进入非洲、南美、亚洲甚至欧洲。但另一方面,中国石油企业也不断面临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它们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急剧增加。中国石油企业缺乏海外投资和运营的经历,尤其对于首次大规模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必须好好补上风险防范这一课。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那种不闻不问、盲目闯荡的时期已经过去,如今,应该更多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来提供战略风险分析,真正贯彻科学决策。冒险投资和慎重决策,孰轻孰重,相信明智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与多个邻国签署油气进口协议。这些海外投资项目主要受国内需求增长的驱动,也是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近年来,从保障中国能源需求安全出发,中国石油公司致力于修建几条跨国油气管道。这些投资不仅降低了能源交易方对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而且有利于实现本国油气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在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过程中,中国石油企业也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文化和技术,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规避了在资源国的合作风险。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内部条件更加成熟,外部环境也更加宽松。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上一篇:评论:且看石油巨头如何卖乖
    下一篇:中东石油开采成本将日趋升高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0
    很棒
    0
    支持
    0
    搞笑
    0
    扯谈
    0
    欠扁
    0
    找骂
    0
    吃惊
    0
    不解

    您的评价:
    • default level
    • 1
    • 2
    • 3
    • 4
    • 5
    您的立场:
    加粗 斜体 下划线 上标 下标 左对齐 居中对齐 右对齐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Shockwave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 引用 飞行字 移动字 发光字 阴影字 表情 帮助
    声明:发表内容只代表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验证码:
    环保行业广告位招租
    在线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