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中国石油在国家宏观战略和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勇担重任、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积极开拓,坚定“走出去”,奋力“走上去”,在海外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海外业务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中亚、中东、非洲、南美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战略布局初步完成,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全面推进,亚太、欧洲和美洲三个国际油气运营中心建设初现端倪,国际工程技术服务竞争能力和营利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市场已经成为集团公司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的一个主战场,海外业务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力量。
今天,《中国石油报》为广大读者介绍的伊拉克公司、阿克纠宾公司、南美(秘鲁)公司和东方物探公司,就是中国石油勇担历史使命,建设“海外大庆”,开拓海外市场,在海外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的典型代表。
为全面、准确和客观地反映中国石油海外创业的艰难历程和生动实践,从今日起,启动“海外创业万里行”新闻行动。
《中国石油报》记者将陆续深入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合作现场,描述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发展轨迹,多角度和全方位聚焦中国石油人海外创业的艰辛,生动翔实反映中国石油在海外油气合作中取得的骄人业绩。
尼日尔项目:授之以渔,互利共赢
图为中油国际(尼日尔)有限公司后勤部副经理载那尼(zenali)(前排中)在给部门员工布置工作。
中国石油网尼日尔尼亚美报道 (记者余海 王晓晖)6月17日,尼日尔当地时间18时,记者在中油国际(尼日尔)有限公司办公楼一楼后勤部办公室看到,后勤部副经理尼方员工载那尼(zenali)在给部门员工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载那尼3年前来到中油尼日尔项目部工作。在项目部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载那尼从一名普通员工走到管理岗位。像载那尼这样和项目一起成长的尼方员工还有很多。
中国石油在尼日尔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培养当地石油勘探开发与炼油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对本地员工的勘探开发和作业等专业技术,财务及国际会计准则、国际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技巧等培训,不仅采取一帮一和手把手培训的方式,而且积极开展“走出去”培训。
尼日尔项目2008年实施以来,每年组织当地优秀员工和能矿部官员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培训深造,累计培训38期76学时,培训462人次。一批具有国际项目管理能力与运作经验的本土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极大提高资源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努力提高他们对CNPC发展历史和海外油气合作,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为解决项目培训需求多元化和培训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尼日尔项目公司在深入推进培训课程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一支专业理论水平精湛和富有实践经验的内部讲师团队,建立了制度性培训体系,按需施教,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尼日尔项目公司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培训制度,重点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厘清层次。根据不同类型的班次,根据学员在想什么、希望学什么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基本情况来设置课程,按生产经营需要设立培训项目,进一步激发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取得显著的培训效果。
伊拉克公司——突 破
伊拉克公司在管理和运作艾哈代布、哈法亚和鲁迈拉三大项目中,积极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快速推进三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鲁迈拉项目提前两年实现增产10%的目标,哈法亚项目成功启动一期产能建设。
阿克纠宾公司——创 新
阿克纠宾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抓住油气生产主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建成海外千万吨级大油田,闯出了一条海外项目规模、高效和可持续开发的新路子。
南美(秘鲁)公司——精 细
南美(秘鲁)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海外发展战略,坚持精细化管理,在技术上精雕细刻,在生产上精益求精,在运行上精心管理,在经营上精打细算,使濒临废弃的塔拉拉百年老油田焕发出新的生机。
东方物探公司——超 越
东方物探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国际化经营不动摇,经过17年艰苦拼搏,不断超越,取得陆上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综合实力全球同行业第三的优异成绩,争取了国际市场有竞争力和行业规则制定有话语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