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通胀压力加大,在保增长和防通胀之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我国宏观经济和工业行业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而调结构、转方式,成为破题的关键。上半年,石化行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十二五”行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迈开了新步伐。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提出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的目标是,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的增长点,传统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超过15家。
上半年,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专用化学品保持较快增长。以5月份为例,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9611.5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专用化学品产值达1399.4亿元,同比增长36.9%,专用化学品产值增速高于整个行业总产值的增速。在投资方面,今年前5月,专用化学品投资额近766亿元,同比增长31.5%,占化工投资总额的26.13%;同期,合成材料投资增长29.5%,而一些传统行业投资下降。这些都表明,石化行业的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
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主线得到很好贯彻,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方兴未艾。6月3日,化工大省河南,与中央企业签订了总投资近2900亿元的130个合作项目,创下了河南招商引资的历史之最。这些项目涉及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对河南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即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并着力发展高成长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国有机硅生产基地江西省今年提出,加快以有机硅单体为龙头,大力发展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氟硅材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有机硅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两番,年产有机硅单体70万吨,规模世界最大。
突破结构调整重点、难点。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偏小,长期快速发展形成的石化产品结构性过剩,已成为影响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导致石化产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依赖进口,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石化产品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些都是“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难点和重点。令人欣慰的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不断加大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加快产业兼并重组并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经济规模,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在上半年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得到了国际认可。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1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石化、中石油占得前10位的两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不仅上一年度上榜企业的排名均提前,整合重组后的河南煤化集团首次进入榜单。这表明,石化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的同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国家发改委已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即将发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和措施,今年下半年将在抑制低端项目盲目扩张,推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行业经济增速依然很快,PPI涨势压力增大,将加大结构调整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