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1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生产原油1.89亿吨,与此同时,净进口原油却达到1.99亿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1.3%。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此后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如今进口石油已经超过全年消费量的“半壁江山”。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未来我国能源尤其是油气需求将进入一个持续全面增长期,石油进口量将不断增加,从国际上进口大量石油将是我国无法避免的选择,对外依存度这一曲线还将继续上扬。2009年初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显示,如不加强地质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则预测,十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有关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为4.5亿吨~6.1亿吨,届时国内石油产量估计为1.8亿吨,进口量将为2.7亿吨~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70%之间。种种预测似乎都在传递一种信息,由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高企,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将处于“高危”状态。
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行业专家们存在着不同看法。一些专家认为,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条“安全警戒线”,现在中国已突破了这条警戒线,而且“一缺就是上亿吨”,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而另一些专家的观点则针锋相对,他们以发达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普遍高于50%为据,认为50%并不是什么“警戒线”,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进口大量石油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资源和产品贸易实属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太过担心。
笔者认为,由于石油不同于一般商品,具有战略属性,对于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这一事实,应该加以足够重视。但也应该看到,一国的能源安全与否牵涉多种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高低。从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石油供需预期来看,我国的石油安全基本无虞。况且,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但同时是世界第四大原油生产国,真正缺口并不是最大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到危在旦夕的程度。一味将目光放在对外依存度这样并非重大攸关的问题上,反而容易让我们忽视了真正的问题。
能源安全其实与两个问题有关:一是能不能买得到,二是能不能买得起。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总体上供需平衡,未来几十年内石油处在相对安全期。原因在于,一是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还在平缓上升,二是近20年来以OPEC为主的石油生产国总体上处于限产状态,三是未来能源品种趋于多元化,石油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将不断下降。回顾过去100多年的人类石油利用史,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外,石油供应从未中断过,国际石油市场从来不至于无油可买。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石油消费国与生产国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消费国需要供应安全,生产国需要需求安全。石油出口国对石油的依赖,甚至远大于进口国的依赖程度。作为日益崛起的消费大国,我国已是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战略买家”,中东、俄罗斯、中亚、非洲、南美等都希望我国成为其稳定的出口市场。我国要抓住有利机遇,改变目前主要从中东进口的单一局面,实现石油供应多元化,这才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
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之中,世界并不缺油,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问题只是以什么样的代价获得这些外部用油而已。这取决于我国对全球油气资源的控制能力,在世界石油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以及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市场影响力。
从世界各国石油安全供应情况来看,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不一定保证安全,资源缺乏的消费国家并不一定危险,资源多少并不是石油安全的充分条件。伊拉克油气蕴藏多、产量大,却受人控制,毫无安全可言;日韩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比我国更高,日本更是高达97%,但这些国家的资本广泛渗透到了世界主要资源产地和石油企业中,通过获取份额油保障自身安全。这恰恰是我国目前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
1948年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在美国国内也曾引起普遍担心。由于美国政府制定了有效的全球石油政策,按照“两个半球石油自给”的方针,将中东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大企业在沙特等国广泛参股。为鼓励石油企业向外发展,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一项财政抵扣政策,即石油公司向东道国缴纳的特许开采税金可用来抵扣应向政府缴纳的税收。直至今日,美国虽然消费量高居第一,但在能源安全上高枕无忧。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石油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渗透和掌控更多的油源。
增强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上的话语权也已刻不容缓。当今世界石油已成为继主权货币后一种新的泛货币化价值符号,石油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联动,石油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最大的不同在于,今天的石油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价格安全”,即一国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定价,提高对国际石油定价机制的影响力问题。
随着石油消费量持续攀升,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有“中国需求”却没有“中国价格”。由于在全球定价机制中所占权重太低,不得不在进口石油上付出更多的成本。要想根本扭转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不利局面,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货币金融体系及贸易进出口市场,如推进汇率改革,发展石油期货,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从而建立有效的价格避险机制,增强在国际石油价格上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应该加快石油储备建设步伐,包括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以应对意外情况发生;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推进煤的清洁利用,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石油运输安全,加快石油管网建设,实现运输方式多样化,以分散海上石油运输风险。若能这样“多管齐下”,石油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就无需为“对外依存度”升高而过分担心了。(能源 胡森林)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