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中石油

    访问: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06-03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近30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新疆累计投资3000多亿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

      伴随着井架的挺起,油路的畅通,当地民众迅速脱贫致富,地方经济飞速发展。国务院扶贫办评价:中国石油的行动不只在于支援了几千万、上亿元,更在于保稳定、暖民心,为党和国家分忧尽责。这些贡献值得永远铭记!

      “‘石油大哥’这份恩情,咱不能忘!”

      车行在南疆大地上,入洛浦县城,一座高耸的赭红色石碑映入眼帘:《洛浦感恩赋》——“辉煌铸就戊子年,油地帮扶气入县。央企风范民领略,紫气换代暖人间。”

      说起这段碑文,洛浦县委书记杨渭锋的眼眶里噙着泪花:“塔里木油田投入7100万元,铺设了33公里长的管道,把和田气引进了洛浦。2008年11月21日晚点火的那一刻,数百名群众载歌载舞。‘石油大哥’的这份恩情,咱不能忘!县委、县政府顺从民意,立了这块感恩碑。”

      家住和田市西子花园小区3号楼的退休老人阿尔肯·巴拉提说起天然气,话匣子立马打开:“过去住平房,用煤烧水做饭一年要花一两千元。现在,住进楼房用上了天然气,一年最多花200元……”6年前,阿尔肯同710户居民一起搬进了西子花园小区,成为和田市第一批天然气用户。如今,和田市天然气入户数已达2.3万户。

      1999年10月,塔里木油田出资4400万元援建库尔勒市天然气管道工程,拉开了“气化南疆”的序幕。截至目前,环塔里木盆地南疆五地州30个县市,已率先进入“气化时代”。早在2006年,和田市就已成为全国首座实现整体天然气供暖的中型城市。

      20多年来,塔里木油田在打造国家能源战略基地的同时,先后投资10多亿元,开发盆地中小气田,为当地提供“扶贫价”天然气。仅此一项,塔里木油田每年的亏损就达100多万元。

      “为政府和百姓解难分忧”

      对“责任”,中国石油集团吐哈油田人有着同样的诠释。在吐哈油田采访的日子里,记者被两则故事深深打动:

      故事一:

      1997年4月16日,鄯善县七克台镇四大队的村民赶到油田开发事业部反映,一条叫“韩吉”的坎儿井出口水面漂着油花,能闻到油味。

      “韩吉”坎儿井是当地各族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吐哈油田领导闻讯作出决定:尽快查出污染源,坚决根治井水污染,确保村民喝上放心水。一场查找坎儿井污染源的战斗在吐哈油田打响:6条跨越坎儿井的管线全部开挖检查,结果无泄漏现象。

      经专家组油样、土壤样“全烃色谱分析”发现,坎儿井水中的油花成分不同于油田生产的油气。为此,排除了污染物来自油田生产系统的可能。

      两个月的调查中,吐哈油田动用了各种工程机械10多台次,两支专业服务队伍和50多名工人参与,采取坎儿井改道、加固暗渠、切断污染源等多项措施,终于让韩吉坎儿井流淌出清澈的水。

      故事二:

      乌鲁木齐冬季的“气荒”,是历届政府的“心病”。

      4月中旬,乌鲁木齐“寒流”天气渐去,城市的用气量随之回落。承担着乌鲁木齐城市供气重任的吐哈油田才松了口气:开启了已停产6个多月的甲醇生产装置。

      要知道,市场上吐哈油田生产的甲醇产品俏销,每停产一天,就少收入50万元呢!“为保证乌鲁木齐等周边城市的用气,必须关停!”油田公司果断决策,毫无妥协的余地。

      自2005年以来,吐哈油田启动的“爱民援气工程”,每年冬春挤出6.6亿立方米天然气保障各族群众生活用气。仅工业、民用气差价一项,吐哈油田每年损失就超过2亿元。

      “做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为政府和百姓解难分忧。”吐哈油田总经理袁明生说。

      “油气开发是杠杠,撬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库尔勒、库车、轮台、沙雅、拜城、泽普、且末,它们像一串串珍珠闪烁着光亮。

      天山脚下的拜城县,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县,2004年始依托西气东输主力气田的开发,全力打造“中国天然气之都”。“国家实施‘西气东输’,拜城推进‘东产西哺’。‘反哺’效应日益显现,去年县财政收入达4.26亿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三番。”拜城县委书记高克平掐着指头给记者算账。

      在油气勘探开发的带动下,沙雅县发生了深刻变化:实施节水灌溉高效农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铺就725公里农村通达公路,方便百姓出行;新建17所学校、18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孩子有学上,看病不再难;新落成的博物馆和遍布乡镇的文化站,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仅公路和滴灌两项投资就是5.4亿元,是石油税收使政府有能力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沙雅县委书记吴宕说。

      阿克苏地委书记黄三平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年来,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2008年石油对地方的贡献率达62%。

      位于准噶尔盆地的独山子石化公司,2009年9月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仅运行3个月到去年底时,独山子石化上缴的税费较前一年增长了近4倍。时下在新疆,每收缴11元税款中,就有1元来自独山子石化。

      2009年,库车县财政收入10.67亿元,其中石油贡献率在70%以上。库车县委副书记彭刚告诉记者,投资40亿元的塔河二期炼油扩建项目,9月底就能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600万吨炼油能力,新增产值80亿元。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全文复制上一篇下一篇

      近30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新疆累计投资3000多亿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

      伴随着井架的挺起,油路的畅通,当地民众迅速脱贫致富,地方经济飞速发展。国务院扶贫办评价:中国石油的行动不只在于支援了几千万、上亿元,更在于保稳定、暖民心,为党和国家分忧尽责。这些贡献值得永远铭记!

      “‘石油大哥’这份恩情,咱不能忘!”

      车行在南疆大地上,入洛浦县城,一座高耸的赭红色石碑映入眼帘:《洛浦感恩赋》——“辉煌铸就戊子年,油地帮扶气入县。央企风范民领略,紫气换代暖人间。”

      说起这段碑文,洛浦县委书记杨渭锋的眼眶里噙着泪花:“塔里木油田投入7100万元,铺设了33公里长的管道,把和田气引进了洛浦。2008年11月21日晚点火的那一刻,数百名群众载歌载舞。‘石油大哥’的这份恩情,咱不能忘!县委、县政府顺从民意,立了这块感恩碑。”

      家住和田市西子花园小区3号楼的退休老人阿尔肯·巴拉提说起天然气,话匣子立马打开:“过去住平房,用煤烧水做饭一年要花一两千元。现在,住进楼房用上了天然气,一年最多花200元……”6年前,阿尔肯同710户居民一起搬进了西子花园小区,成为和田市第一批天然气用户。如今,和田市天然气入户数已达2.3万户。

      1999年10月,塔里木油田出资4400万元援建库尔勒市天然气管道工程,拉开了“气化南疆”的序幕。截至目前,环塔里木盆地南疆五地州30个县市,已率先进入“气化时代”。早在2006年,和田市就已成为全国首座实现整体天然气供暖的中型城市。

      20多年来,塔里木油田在打造国家能源战略基地的同时,先后投资10多亿元,开发盆地中小气田,为当地提供“扶贫价”天然气。仅此一项,塔里木油田每年的亏损就达100多万元。

      “为政府和百姓解难分忧”

      对“责任”,中国石油集团吐哈油田人有着同样的诠释。在吐哈油田采访的日子里,记者被两则故事深深打动:

      故事一:

      1997年4月16日,鄯善县七克台镇四大队的村民赶到油田开发事业部反映,一条叫“韩吉”的坎儿井出口水面漂着油花,能闻到油味。

      “韩吉”坎儿井是当地各族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吐哈油田领导闻讯作出决定:尽快查出污染源,坚决根治井水污染,确保村民喝上放心水。一场查找坎儿井污染源的战斗在吐哈油田打响:6条跨越坎儿井的管线全部开挖检查,结果无泄漏现象。

      经专家组油样、土壤样“全烃色谱分析”发现,坎儿井水中的油花成分不同于油田生产的油气。为此,排除了污染物来自油田生产系统的可能。

      两个月的调查中,吐哈油田动用了各种工程机械10多台次,两支专业服务队伍和50多名工人参与,采取坎儿井改道、加固暗渠、切断污染源等多项措施,终于让韩吉坎儿井流淌出清澈的水。

      故事二:

      乌鲁木齐冬季的“气荒”,是历届政府的“心病”。

      4月中旬,乌鲁木齐“寒流”天气渐去,城市的用气量随之回落。承担着乌鲁木齐城市供气重任的吐哈油田才松了口气:开启了已停产6个多月的甲醇生产装置。

      要知道,市场上吐哈油田生产的甲醇产品俏销,每停产一天,就少收入50万元呢!“为保证乌鲁木齐等周边城市的用气,必须关停!”油田公司果断决策,毫无妥协的余地。

      自2005年以来,吐哈油田启动的“爱民援气工程”,每年冬春挤出6.6亿立方米天然气保障各族群众生活用气。仅工业、民用气差价一项,吐哈油田每年损失就超过2亿元。

      “做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为政府和百姓解难分忧。”吐哈油田总经理袁明生说。

      “油气开发是杠杠,撬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库尔勒、库车、轮台、沙雅、拜城、泽普、且末,它们像一串串珍珠闪烁着光亮。

      天山脚下的拜城县,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县,2004年始依托西气东输主力气田的开发,全力打造“中国天然气之都”。“国家实施‘西气东输’,拜城推进‘东产西哺’。‘反哺’效应日益显现,去年县财政收入达4.26亿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三番。”拜城县委书记高克平掐着指头给记者算账。

      在油气勘探开发的带动下,沙雅县发生了深刻变化:实施节水灌溉高效农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铺就725公里农村通达公路,方便百姓出行;新建17所学校、18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孩子有学上,看病不再难;新落成的博物馆和遍布乡镇的文化站,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仅公路和滴灌两项投资就是5.4亿元,是石油税收使政府有能力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沙雅县委书记吴宕说。

      阿克苏地委书记黄三平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年来,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2008年石油对地方的贡献率达62%。

      位于准噶尔盆地的独山子石化公司,2009年9月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仅运行3个月到去年底时,独山子石化上缴的税费较前一年增长了近4倍。时下在新疆,每收缴11元税款中,就有1元来自独山子石化。

      2009年,库车县财政收入10.67亿元,其中石油贡献率在70%以上。库车县委副书记彭刚告诉记者,投资40亿元的塔河二期炼油扩建项目,9月底就能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600万吨炼油能力,新增产值80亿元。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油

    上一篇:广东石油三重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下一篇:广东石油员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