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提出“工程技术必须来一场革命”,是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实事求是的科学部署,是对工程技术业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鞭策和鼓励,是为了工程技术业务尽快实现“华丽转身”、早日站在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市场高峰而提出的科学决策。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这把“剑”,在集团公司党组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育下,经过十几年励精图治的打磨,俨然已成“利剑”,不仅在国内屡建奇功,而且在国际大舞台上扬名扬威。但是,同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核心业务对工程技术的需求而言,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不小差距,突出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储备不足、队伍不够精干、成本居高不下、内部体制机制不畅,科研资源浪费、内部恶性竞争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是管理问题、体制机制问题。而关键和难点,也是管理上的革命,要革掉管理上的积弊,打通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和关节,革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革掉高成本和低效率,革掉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革掉经验主义……总之,要在管理上真正下大工夫。
管理上采取革命性措施,关键是降本增效,重点是精兵简政、瘦身消肿、狠调结构、严控规模、优化格局,通过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科学组织,减少用工数量,提高劳动效率。
比如,我们的电动钻机,每队有四五名机电人员,机械钻机也有三四名。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钻井队,基本没有这些编制。他们的电机设备,从开机到运行,往往十天半月不需要维护。而我们的电机时刻需要几个人“看护”,像娇气的小孩子。这值得深思。实际上我们的电机也没这么“娇气”,也很皮实,我们也能研发高性能、可实现“无人值守”的发动机,设备的可靠程度同先进国家相比,也不逊色。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人家一样,把上述冗员减下来呢?
实际上,我们有的企业已经迈出这一步,而且尝到了甜头。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把所有的电机运行外包给设备供应商“济柴”维护。钻井队伍可借鉴这种专业化服务的模式,建立专门服务队伍实行区域化服务,或外包给专业团队,这样既省事又省钱的好事,何不大胆去尝试?还有,我们的后勤服务,是否也有精简的空间,每支队伍几乎都是“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能否像这次工程技术年中工作会议报告中所建议的,有意识地去培育社会化的专业服务公司,负责我们的生活后勤、井架安装、钻具转运等非核心事务。这些无疑值得好好研讨、深思。
尝试也是革命。革命也好,改革也罢,往往是从学习、借鉴和尝试开始的。不去学习别人好的做法,不去尝试新的做法,永远实现不了“华丽转身”。外国钻探队伍先进的管理办法可学,我们自己的队伍有益的尝试可鉴。先进的管理就是从这样一点一滴的学习改进中提升的。
管理上“瘦身消肿”,有些管理者反映很困难,不知如何“瘦”、如何“消”,关键是不知多余的“肥肉”怎么切、往哪扔。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既然是革命,就要有革命的勇气和智慧,就要能拿出革命性措施。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好我好他也好,不是革命;花拳绣腿更不是革命。革命就是要动真格、想高招、见实效。比如工程技术服务业务重组以来,面对这困难那困难,这矛盾那矛盾,有的企业胜利突围,扭亏为盈,有的企业却还深陷亏损泥潭,还在抱怨没有市场、“吃不饱”。其实大家面临的外部环境没有本质区别,政策环境也没有厚此薄彼,真正的差距在内部,在管理者的脑子里,在执行者的操作中。
只要肯想,办法总会有的。工程技术业务要实现“华丽转身”,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我们真正来一场真刀真枪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