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来,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聚烯烃联合车间高密度装置化工二班发生了大变化:班组重又焕发了活力,班员凝聚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近期,在车间“星级班组”考评中,班组还为自己争得了一颗星,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曾经的薄弱班组,如今变成了车间的中坚。几个月来,人们印象中“人心不齐、工作没有起色”的化工二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目标催生动力
“管理薄弱环节的排查要周密严谨。”2月份,为了推进车间、班组和个人头脑中薄弱环节的排查,找出各个层面上的薄弱点,聚烯烃联合车间几次召开专题会,对排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审慎地将高密度装置化工二班定为薄弱班组,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车间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后认为,2009年,虽然这个班组在星级班组季度综合考评中没有得过一个星,但是,从二班的人员素质上看,基础不错,只是班组员工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影响了班组力量的发挥。
为此,3月初,车间对该班组班委会进行了调整。3月18日,车间领导班子参加了这个班重组后的第一次班委会,和班委成员一起交流思想,分析班组存在的问题。新任班长霍旭德代表班组表态,阐述了班组周密计划的“创先争优三步曲”。
第一步,争取用1到2个月的时间,改变班组排名垫底的窘境,取得好名次。第二步,用2到3个月的时间,争取到车间季度评比星级班组的荣誉。第三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争创厂级的五型班组。新化工二班组建伊始,班委会在车间的支持下,和班组员工交流思想,统一认识;组织班组活动,活跃思想;及时化解员工间的矛盾,凝聚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做法,员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责任激发潜力
4月初,正值化工二班上白班,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正在这时,车间安全员史小文来到岗位巡检,对大家进行安全温馨提示,这是作为安全员的史小文每天必修的科目。凑巧,班长霍旭德和班员完成巡检回到操作室。大家一碰面,班长霍旭德一把拉住了史小文的胳膊说:“您别走,刚好这会儿人都在,给我们上堂安全课吧!”班组员工也都拍手称赞。
史小文指着霍旭德头上的安全帽说:“安全帽大家每天都在戴,可有些员工就是戴得不规范。有的衬里与冒顶间距不够,受到冲击不能很好地进行缓冲,起不到防护的作用;有的员工戴安全帽甚至没有系紧下颌带,遇到外力撞击时,更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了……”短暂的一堂安全课就这样结束了,过去好一会了,大家的心里却还在回味刚才讲课的内容。
在车间的帮助下,班组针对员工精神面貌、工作态度转变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有了明显效果。他们趁热打铁,利用厂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的契机,发现不足及时整改提高。岗检前,这个班组提前对本班进行了检查。岗检中,员工向检查人员积极征询班组的不足,主动请教其他先进班组的好做法,这让员工们明确了整改的方向和方法。检查结束后,车间把岗检查出的问题向班组员工详细说明,员工们诚恳地接受,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转变观念,提高班组在安全、节能、核算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榜样蕴含活力
在高密度装置中,挤压造粒机组开车是个费力的活。开车过程中挤压机组要通过热物料,对造粒机颗粒成型模头预热、清洗后排除机外,这时,需要及时移走这些物料,否则,这些熔融的高温物料冷却凝固,极易把造粒机的刀头包住,无法开车。移走这些炙热物料,需要员工用铁钩子快速拖走,反复多次,非常费时、费力。
每次开车时,看见挤压造粒岗位的员工忙不过来,共产党员、班长霍旭德就和班组其他党员一起,到挤压造粒岗位帮忙。在他们的带动下,每次挤压造粒岗位开车,班组除了控制室的同志外,全班人员都会主动聚集到这个岗位,协助开车。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到化工二班的转变,不能不提班长霍旭德。一次,车间将清理己烷干燥器的工作交给了这个班。由于设备空间狭小,一次只能进一人。当时设备内还有残存的物料,清理时必须要佩戴长管面具进入。在办好相关票证后,霍旭德带好面具第一个进入设备。由于空间狭小,不能使用别的清理工具,只能用小扁铲一点一点抠。清理到最后,就只能用手将里面的残渣一点点捧出来。当清理完毕,霍旭德从设备内出来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班组党员和班长做的工作,班组员工看在眼里。在班组骨干们的带动下,班组员工急生产所急、想生产所想的人多了,主动参与车间急难险重工作的人多了,迫切要求想办法、出主意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