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尤其在国有大型企业,两级领导干部更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引领者。
如何开掘好“第一资源”?大港油田把全面提升处级领导人员综合素质作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7月底开始,油田组织机关各专业及二级单位的150名处级领导分三批次集中脱产学习。
破解难题,重在找准切入点
作为东部老油田,大港油田已走过46个春秋。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矿区建设等工作成果丰硕,但还存在勘探规模效益增储难度加大,油田效益稳产上产基础不牢,未上市业务解困扭亏面临困难等诸多难题。
大港油田把切入点定位于提高干部素质上,加强领导人员队伍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增强高级管理者破解各种难题的能力。
基于此,大港油田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载体,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电视辅导、理论报告会、专题研讨、网上交流和情景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开辟学习平台。仅大港油田党委组织的集中学习年均就不低于24次,各所属单位党委中心组学习次数则达600余次。
从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基础、现代管理热点,到石油改革与实践、企业领导力培训、经济形势研判、精细管理专题,以及低碳经济讲座等,学习内容既新颖又具针对性。
刚参加完今年第一期培训的消防支队党委副书记高运仓说:“培训使我在反思中眼界高了,思路和胸襟也开阔了。”
干部培养,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大港油田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这些年越来越密集、越来越丰富和越来越高端化。”1997年走上处级领导岗位的采油工艺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屹说,“我有幸见证了近十几年来油田干部培养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林屹参加了今年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中国石油52期企业管理班培训。她介绍,大港油田除组织处级干部内部培训外,每年都要与清华大学、中央党校、西南石油学院和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等合作组织高端培训,还辅以工会和纪委书记等专业培训,培训力度逐年加大。
得益于培训的收获,林屹说自己这些年思考问题的角度、层次和视野有了质的变化,自己也在通过组织和引领,延伸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采油工艺研究院建立“1+3”式人才构架,设立中层管理者论坛、管理创新论坛及专家论坛。
林屹还经常组织管理者围绕如何做强工程工艺技术,发挥专家引领作用等进行交流研讨,并将成果结集出版。院里定期召开的工程师年会,成为发布创新成果的盛会。工艺适应性分析竞赛和专家前沿工艺技术讲座等也提升了科研人员素质,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和工艺支撑。
“这几年的系统学习使我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得以改变,处理问题的韧性增强了。”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井下作业公司副经理孙长旗感触很多。
“要想激活企业,决策者必须多学习、多交流和多思考,更新管理理念,明确企业定位。”谈到企业发展,孙长旗说,思维模式改变带来了服务模式优化。井下作业公司刚刚完成的与6个采油厂“维护性承包作业”的全面合作,在实现稳产上产的同时,也使企业作业成本下降15%。
如今,在大港油田,各企业及基层单位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都把各层面的培训列为企业重点工作,使学习型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