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一次能源   生物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煤炭石油水能天然气煤层气可燃冰
    二次能源 氢能电能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激光沼气洁净煤 其它能源  
    社区互动:太阳能 新能源
    站内文章搜索
      热门:太阳能 风能 沼气

    科技,让走出去脚步铿锵

    访问: 石油资讯 来源:环保信息网 2010-10-12收藏本页 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

      海外业务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科技的巨大支撑。依靠雄厚技术实力和先进技术手段,海外科技工作者为中国石油争得了荣誉。图为海外天然气处理厂中心控制室。

      

      攻关

      “1+8+N”开放式海外业务技术支持体系,为海外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友谊

      中国石油科技人员勤奋敬业、技术精湛,赢得同行的赞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交流

      与国际油公司交流,站在科技最前沿;与国内单位交流,对口支持;与当地技术人员交流,授人以渔。

      中国石油先进实用的技术成为引领海外业务高速发展的利器,也为当地人民走向富裕架起“金桥”。

      多赢

      喜悦

      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十八项成果获集团公司科技奖励。丰硕的科研成果,引人瞩目。

      苏丹3/7区,一个曾经被某西方大石油公司判了“死刑”的区块,在中国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手中,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即发现了亿吨级的大油田,成为当年世界石油勘探界的一大亮点,现在该区块年产石油已经达到1500多万吨。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田,由于开发难度极大,被前苏联专家认为是无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在沉睡了30年后,被中国石油科技人员唤醒。这里先后打出多口千吨高产井,3年内建成了2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

      乍得,西方大石油公司在此勘探30年少有建树。中国石油到来后仅用不到4年时间便在此发现亿吨级油田。乍得政府高度评价:“中国石油使乍得盆地无法勘探的历史成为过去。”

      一个个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成功案例,展示着中国石油的科技实力。在海外油气业务“走出去”的征途中,中国石油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了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实现了油气田的高效开发,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支撑了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

      科技引领,海外业务高速发展  

      1993年,中国石油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人开餐馆是内行,在海外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竞争开发石油,行吗?面对一些人的怀疑和误解,石油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率先亮剑。

      秘鲁塔拉拉油田,一个开采了100多年、即将废弃的老油田,初出国门的中国石油人不迷信,通过精细的地质研究,将国内成功经验与秘鲁石油地质特点有机结合,打出了一批高产油井,油田产量再上新台阶,轰动了秘鲁石油界。

      伴随着海外项目的拓展,中国石油先进而实用的勘探开发技术走出国门,开花结果,成为中国石油海外开拓的有力武器。

      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公司,成为当时中国公司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例。在别人收获过的麦田里,能否捡到金麦穗?中国石油人很快给出了答案。第二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超过5000万桶,在PK公司历史上年探明储量增幅最高,随之而来的是PK公司的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产量水平……

      “走出去”,与国际石油巨头同台共舞,科技是制胜的法宝,是海外项目“开疆拓土”的“杀手锏”,也是为资源国人民造福的利器。

      苏丹6区生产的石油是高酸高钙的稠油,运输和加工都非常困难,在国际市场也卖不了好价钱。加工这种油,国际上还没有先例。2006年6月,喀土穆炼油厂二期扩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加工高含钙含酸原油的延迟焦化装置。6区那些不被看好的稠油,就在这里实现了高价值。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田伴生天然气丰富。中国石油攻克油气长距离大口径混输这一世界级难题,建设了长约44公里的肯基亚克—让那若尔油气混输管道,熄灭放空火炬,保护了环境,受到哈国政府的高度赞扬。

      委内瑞拉MPE3超重油的开发、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快速建成、阿姆河右岸天然气开发的快速推进、印度尼西亚项目主力凝析气田的高效开发、中俄原油管道顺利穿越黑龙江等等,海外业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科研与技术支持的重要支撑,浸透着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从勘探开发到管道建设,再到炼油化工,依靠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海外科技工作者为中国石油争得了荣誉,大大提升了中国石油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富有朝气和活力。

      在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石油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海外油气业务已遍布全球29个国家,管理和运营着81个油气合作项目。初步建成中亚、非洲、美洲、中东和亚太五个海外油气合作区,基本形成了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和炼油化工与销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完整石油产业链。“十一五”期间,海外探井成功率保持在50%以上,勘探效益优于同期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平均水平,原油作业产量年均增长15%以上,老油田年综合递减持续控制在10%以内。

      技术进步,构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2004年2月20日,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灯火璀璨,气氛隆重热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科技成果“苏丹1/2/4项目穆格莱德盆地高效勘探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与其他15项成果一道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当随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童晓光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全场掌声雷动。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海外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崇高荣誉。

      这仅仅是众多海外科技成果的一个缩影。2002年以来,勘探开发公司共奖励各类科技成果310项。海外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2项。除上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外,“委内瑞拉边际油田挖潜技术及应用”、“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迈卢特盆地快速发现大油田的配套技术与实践”等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成果获集团公司科技奖励。

      17年来,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充分依托集团公司整体技术优势,借鉴、运用和推广国内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并加以丰富与创新,形成了以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和新项目评价三大核心业务为主体的海外优势技术系列,保障了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

      ——借鉴国内裂谷盆地勘探经验和陆相生油理论,针对苏丹穆格莱德盆地和迈鲁特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被动裂谷盆地油气地质理论,集成了低勘探程度盆地快速评价及高效勘探技术,先后发现多个亿吨级油田。在乍得和尼日尔的勘探中,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接连获得重大勘探突破。

      ——丰富和发展了含盐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滨里海盆地和阿姆河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喜人。在滨里海中区块发现北特鲁瓦大油田,阿姆河盆地盐下大型生物礁带的勘探屡获成功。

      ——借鉴国内外富油气凹陷油气地质理论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经验,集成复杂断块精细构造解释技术以及潜山、岩性圈闭评价技术,高勘探程度盆地增储挖潜取得明显效果。哈萨克斯坦PK项目、印尼项目、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新油气田,为项目稳产增产做出重要贡献。

      ——集成国内成熟的砂岩油藏开发调整技术并不断发展创新,中国石油形成大型砂岩高含水油田开发配套技术,丰富了陆相油藏注水开发理论,建成包括苏丹1/2/4区项目、3/7区项目和哈萨克PK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高产高效油田开发项目。

      ——借鉴国内外碳酸盐油藏开发的成功经验,中国石油初步形成大型复杂碳酸盐油藏开发配套技术和异常高压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发展了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在利用酸压和分段压裂技术改造碳酸盐岩储层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保证了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肯基亚克盐下、叙利亚格贝比油田的上产稳产。

      ——以提高单井产量和提高油藏采收率为核心,中国石油开发成功高凝油油藏、超重油和稠油油藏开发配套工艺与技术,解决了苏丹3/7区、委内瑞拉MPE3、哈萨克斯坦北布扎齐油田上产的瓶颈和运输难题。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提高阿曼、印尼加邦、叙利亚格贝比、委内瑞拉英特甘博等项目的油田开发效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气体举升采油技术在加快开发进度、提高开发效果和节约投资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已经成为阿克纠宾让那若尔、委内瑞拉湖上等海外油田的主要举升手段。

      ——研究开发的原油脱硫醇技术,显著改善了让纳若尔油田原油品质,确保了原油销售。油田污水无公害化生物降解与灌溉技术实现了1/2/4项目污水达标再利用,保护了环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成功地将国内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推广应用到海外油气管道和炼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并结合海外实际进行创新,推动海外管道炼化业务稳步发展。

      先进实用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对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支持体系,提供强大技术后盾

      2009年12月11日,一个场面永远定格在中国石油海外开拓的历程中。在伊拉克举行的第二轮油气招标中,已经在第一轮联合BP中标伊拉克第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的中国石油,这次担任作业者,牵头投标哈法亚油田。

      “中国石油联合体以每桶油报酬1.40美元中标!”当投标结果公布时,现场的人们愣住了。中国石油的投标报价仅比第二名的报价低了5美分!幸运的5美分,分出的是我有他无的大跨越。而5美分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石油成熟的新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也检验出中国石油强大的技术支撑力量。

      新项目开发技术支持是海外业务技术支持工作的重要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积累,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已基本形成了实用有效的新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为各大油气合作区新项目开发的接连成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在17年的海外业务发展中,海外业务技术支持体系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调整完善三个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建成了以勘探开发研究院为主体、8个专业技术中心提供专业支持、多个国内油气田对口支持海外项目的“1+8+N”开放式海外业务技术支持体系,为海外业务发展提供从新项目评价、勘探开发到管道炼化的全方位技术支撑。勘探开发研究院是海外勘探开发业务技术支持的主力军,在海外勘探开发业务决策支持和生产技术支持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8个专业技术中心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对相关业务提供专业支持,为海外业务的高速发展发挥技术保障。大庆、辽河、大港、新疆、吐哈、玉门、西南、大港等油气田的海外技术支持中心正在逐步发挥各自油田的技术特色优势和生产技术专长,为海外企业、项目公司提供对口技术支持和服务。

      在海外技术支持体系对海外业务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处于技术研发层次的集团公司直属研究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相继开展了与海外业务相关的基础、超前、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天然气勘探开发、稠油开发、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海外投资环境、跨国管道论证等方面进行了攻关研究,为海外业务长远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保障。

      信息系统,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9年12月14日,中亚天然气管道四国联合投产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巴哥德雷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举行。隆重而热烈的庆典仪式由视频网络把跨越几个国家的分会场连接在一起。中国石油阿姆河天然气项目高质量的网络、通信和视频系统为保障庆典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将这一历史时刻在第一时间展示在国人面前。

      阿姆河项目还是集团公司首批海外企业ERP系统试点单位,率先启用了“协同办公平台”系统。这套系统除特殊需要留存的纸制文件外,实现了网上公告、新闻等信息发布,网上拟文、行文、浏览及各类公文的处理,从而告别了传统的“纸质文件”的周转和审批,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阿姆河项目为代表,目前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总部和海外各项目公司连接的桥梁,成为企业实现高效运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支撑着公司业务全球化。

      面对各个国家基础网络差别很大、项目分散在五大洲的情况,勘探开发公司开发了生产动态数据信息系统、勘探静态数据信息系统等23个系统,收集、整理、审核、入库了大量历史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收集上报机制,为前后方一体、实现数据共享以及利用后方专家资源有效支持海外作业提供了支撑平台,促进了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勘探开发公司目前还完成了苏丹6区钻录测试实时监控系统的搭建。该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对重点井、高危井的实时监控和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管道信息实时监测系统一期工程与中哈管道的安全连接,为前后方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可视化的工作平台,确保了中亚管道的安全运行和对所属油气管道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显示和数据存储。

      中国石油海外项目ERP建设也正加快进行,目前已完成哈萨克斯坦PK项目、南美乳化油项目、土库曼斯坦阿姆河项目和广西中油沥青项目、苏丹1/2/4项目、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系统建设,中亚管道、中俄项目部和海外板块总部的系统建设正在进行中。

      10多年来,信息化工作为海外业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国际、国内油公司之间的信息化差距。

      群星璀璨,科技队伍功勋卓著

      苏永地,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时才34岁。在联合公司部署的第一轮探井中,一家合作方确定的两口预探井接连失利,而苏永地代表中方提出的9口预探井,口口出油,他因此获得“石油神探”的美誉。为此,联合公司规定凡是他做的图一律免检。一些石油公司以高薪和优厚条件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用国家助学金读完大学的,中国石油的海外事业就是我自己的事业。”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无不凝结着广大海外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勤劳、勇敢与智慧,是海外石油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默默奉献、锐意进取的科技结晶。

      勘探开发公司高级顾问、原副总经理兼总地质师童晓光先后获得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为我国的石油开采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西方大石油公司勘探30年毫无建树的乍得,由“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窦立荣带领的科技攻关团队,在不到4年时间里,发现了近20年来西非大陆上最大的罗尼尔油田。

      第十七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能源大奖得主徐志强,用他海外征程中的坚韧和忠诚诠释了大奖的蕴意。10年间,在苏丹1/2/4区、苏丹3/7区、哈萨克斯坦PK项目,他成为海外重大油田发现的主要贡献者,为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创造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受到当地地质勘探界的高度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正站在规模化发展的新起点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而科技进步是解决这些难题、推动海外油气业务继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前进的道路正召唤着海外科技工作者继续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突破制约海外油气业务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相信,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将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先进科技的直接推动下,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再接再厉,绘出更新更美的蓝图,为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石油资讯 石油行业 石油新闻 中石油

    上一篇:中石油腐败名单曝光 揭秘六种腐败心理
    下一篇:中国石油质量月活动综述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